养孩子,就好比是在不断的打怪升级。孩子养育到一定的阶段,就有属于他自己的成长阶段,此时家长就要采取对应的措施,来应对孩子的成长。孩子养得好,父母以后少操心;孩子养的不好,父母难免要操心一辈子…… 前段时间,听到李玫瑾教授一段话:孩子在三岁,六岁的时候是成长的关键期,此时的性格,若是家长不进行纠正,那么这个年纪的性格将会跟着孩子一辈子。 这让我一下子想到小时候的一个玩伴,鹏鹏。 鹏鹏在3岁左右开始,就和爷爷奶奶居住,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大城市打工。记忆中鹏鹏小时候想要什么,他的爷爷奶奶都会顺着他,所以小时候的我对其生活的方式极为羡慕,自由自在想要什么有什么,而且没有父母的约束! 长大后,我们也逐渐成为两路人。在我读高中那年,鹏鹏的爸爸,从外地赶回来,一夜白了头,因为鹏鹏被拘留了。而后得知,鹏鹏从小问家里要东西,要什么有什么。鹏鹏要的逐渐越来越多,家人也越来越难满足,便开始拒绝。问家里要没有,那就出去抢、出去偷。 其实对应李玫瑾教授的这段话,鹏鹏就是因为在三岁、六岁,成长关键期,他的父母家人没有将他的性格进行纠正,甚至一味的惯着他,所以才有如此后果。所以说,孩子一生有两个关键期,3岁要养、6岁要管,错过了很难纠正! 3岁左右养性格,正确的亲子姿势应是这样 1、培养父母和孩子的感情 很多家长会说,我们家孩子六岁之前特别乖巧听话,为什么6岁之后开始叛逆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六岁之前听话是出于对父母的畏惧,六岁之后不听话,是因为和父母之间的感情比较淡,翅膀硬了,便不听话了。 父母对孩子所有的培养,都是建立在父母和孩子感情的基础上。在孩子三岁之前,是父母和孩子建立感情的最佳时机,因为此时的孩子最依赖父母,此时的父母应该给足孩子陪伴,孩子才会信任自己。 2、孩子哭闹,父母不娇惯 很多父母,尤其是爷爷奶奶,最害怕孩子哭闹。甚至孩子在哭闹的时候,家长会把责任一味地往自己身上揽,此时的父母对孩子太过骄纵,这样的孩子自然会任性。 所以在孩子长大之后非常任性,家长不要怪孩子,这是你自己种下的恶果。 3、学会对孩子说“不” 三岁左右的孩子,在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就想得到手,无论是别人家的,还是需要购买的。这个时候家长就要开始对孩子说不。 孩子会逐渐知道,别人家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想要的东西要买,但不是任何东西都可以买。所以即使孩子长大之后对物质有欲望,也不会想着去偷去抢。 6岁左右管性格,正面管教很有必要 1、孩子哭闹,三不原则 孩子犯错在所难免,但是家长此时要谨遵“三不原则”。就是在孩子哭的时候不要打,不要骂,不要讲道理。哭的时候,任何话都是听不进去的,任何道理都是错的。家长要做的,只是静静陪伴。 孩子哭闹的时候得不到安慰,得不到拥抱,他也会觉得无趣。逐渐的,他也会知道哭,没有办法解决问题。 2、恩威并施 孩子哭闹,家长不予理会。只要孩子在三岁之前,家长做的情感功课足够,那么孩子的哭闹并不影响家长和孩子之间的感情。所以在孩子哭完之后,家长再给他擦擦脸,孩子便会知道父母还是爱我的,而自己给这件事确实好像错了。等到下一次,家长只要一个眼神,一个脸色,孩子就明白自己犯错了,并学会收敛。 孩子逐渐长大,他的自主思想会越来越重。在孩子犯错的时候,父母此时应该褪去一份柔情,多一份威严,此时的威严会得到孩子的尊重。但若是等孩子16岁的时候,家长再威严,孩子会不屑。 三岁,六岁,这两个关键年龄段的教育,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父母要做的,便是坚守自己的原则。早期注重感情,中期注重养成,后期注重恩威并施,孩子的一整个童年,将会养成一个不错的性格,这样的性格有益于孩子一生。 宝妈们,你们觉得三岁和六岁这两个关键期重要吗?分享你的故事一起讨论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