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神要获得一个新称谓了。 鸽神。 为什么? 原定于明年上映《阿凡达2》将推迟一年,其他的续集也依次往后顺延。 这不是卡神第一次鸽了。 回顾一下他这些年的四连跳。 最初,《阿凡达2》定于2016年12月上映的。 结果在2015年的时候,卡神发消息说: 不好意思哈,我刚刚出门,这边有事耽搁了,再等一年马上就到。 结果隔年又说,2017有点困难哦,2018我保证到。 结果临到了2018,卡神又说,不行不行,再给我两年的时间…… 再鸽了,2020,谁不来谁孙子! 然而迪士尼最新的日程显示,上映计划是这样的—— 《阿凡达2》2021年12月17日 《阿凡达3》2023年12月22日 《阿凡达4》2025年12月19日 《阿凡达5》2027年12月17日 还真是连上映年份都充满科幻感的科幻片…… 网友们坐不住了。 能怎么办,还不是只能选择原谅他。 毕竟是詹姆斯·卡梅隆。 毕竟是《阿凡达》。 上映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必要来回顾。 它为什么伟大。 《阿凡达》 Avatar 大,不大 在正式上映前,这部电影曾有过几个暂译名。 有直译为《化身》,有更具商业感的《天神下凡》。 但最终,还是定了当时没人听得懂的“阿凡达”。 事实证明,只有平庸的电影才会需要一个响亮的名字。 而真正牛逼的电影,会让“牛逼”从此又多了一个同义词。 《阿凡达》的牛,在于它的自我完备。 没有原著依托,但有一本指南—— 《潘多拉星球生存手册》。 此书详细介绍了《阿凡达》的世界观,从动植物、到人类科技、到语言文化…… 为拍《阿凡达》,卡神广纳贤才。 请了艺术家、植物学家、动物学家、语言学家、地理学家…… 严谨到什么地步。 外星语言有词汇、字体和语法; 外星生物应该色彩艳丽,所以他们研究了热带鱼、箭毒蛙的颜色; 外星地形壮观奇特,所以他们特地考察了桂林、张家界等喀斯特石灰地貌; 外星人的表演必须靠近动物仪态,所以他们专门请了一位动物表演师…… 世界这么大,啃它费劲。 卡梅隆愿意费劲,但他知道,观众不愿意。 所以,卡梅隆带领我们走进这个大世界,依靠的全是一点一滴的小工夫。 小即是大。 《阿凡达》里的细节数以万计,你不可能一秒全部丢给观众。
卡神手中的提线,是一步一步把你牵引进那个世界的。 有的细节看似无关。 男主刚来到潘多拉星球时,见到了一辆巨大的卡车。 镜头对准的是卡车轮胎上,几支彩色的箭。 这告诉你有战争,有无法跨越的实力差距。 有的闯入画面半截。 男主刚来到基地,一辆车差点撞到他。 里头装满了导弹。 这告诉你,人类与自然的相处方式,是用军事手段的。 武器常常对准弱者。 这种横冲直撞、狂妄自大,最终威胁的也是自己…… 有的是游离主线的闲笔。 故事中的集团领导在玩高尔夫。 假草假洞,暗示他对自然的不屑一顾。 也暗示,他对真情实感的轻视,喜欢纸上谈兵地看问题。 再看故事中的科学家的出场。 第一句,就是要烟。 她的烟瘾,暗示了她对现实的不满和焦虑,也暗示性格中的软弱—— 一个伏笔,奠定了她之后无法挺过重伤,无法转生成为阿凡达的结果。 一如萨满评价:“她非常虚弱。” 知道Sir最喜欢哪场戏么? 那是男主第一次在野外过夜,害怕自然的他,点燃了火把。 潘多拉星人救下他之后,把火把扔到河里,顿时一片漆黑…… 但,也就是在这一片漆黑之下。 他才第一次发现,自己处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有时候,要发现美丽,你得先放下武器。 有时候,要看见色彩,你得先忘记固执的偏见。 新,不新 潘多拉星球,位于阿尔法半人马星系,距地球4.37光年。 阿尔法半人马星系有三个恒星:两个类似于太阳的恒星,一个红矮星。 是不是好熟? 没错,就是刘慈欣《三体》的三体世界。 他们不约而同选择了一个有可能出现生命的真实星系。 △ 潘多拉星球上天空中巨大的星球,来源于他们对该星系的天体运动推测 从这,你可以看出卡梅隆对《阿凡达》科幻的要求。 新,但必须有迹可循。 2009年,美国《大众科学》写过一篇文章《阿凡达对照:所有科幻未来都是真的》。
比如说机甲外骨骼。 又比如说“阿凡达”科技,用意识控制新身体也不是空穴来风。 “卢克手臂”,一种连接人体神经系统的假肢——只要你“想”拿什么,它就会伸出去拿什么。 不止科技。 《阿凡达》还衍生了一个丰富多态的潘多拉星球。 你在上面看到的,全都是地球的投影。 比如魔鬼鸟,就是“外星的鹰”。 1999年,《泰坦尼克号》之后,卡梅隆做过一段时间“全职探险家”。 他勘测了沉到海底的泰坦尼克号,拍摄了几部海底纪录片。 你不知道的是,他把好多海底生物放进了自己的《阿凡达》世界里。 外星生物?哈哈,其实就是地球生物。
而外星人也一样。 刚开始设计的时候,他们的外星人都有点奇葩。 有的像爬行动物,有的有触角,还有的简直来自恐怖片。 这时候,卡梅隆觉得不对劲。 如果外星人不能美,不能让观众喜欢,那么,它们的爱情故事就不能感人。 他希望观众会觉得还挺美的,“我希望成为他们一员”。 所以,他决定,让外星人结合地球人的特征和动物的特征…… 他甚至请了一个雕刻师,把他们设计的外星人做成雕塑,来感受那种真实质感,以及,这种体态之于人的直观感受会是怎样。 《阿凡达》的故事发生在一个丛林世界,但所有表演都是在棚里拍摄的。 你可能觉得,好方便,完全不需要跑到丛林里去。 卡梅隆不这么想。 在《阿凡达》开拍之前,他安排剧组所有演员跑到夏威夷,真的在丛林里排演了一遍故事。 而且,必须穿戏服。 所以,当你的角色要裸着上身在丛林里跑来跑去,你就得这么做一遍。 为了什么? 光脚踩在泥土的感觉。 挣扎在湍急流水里的感觉。 感受,感受,感受…… 故事亦然。 说到底,潘多拉星球的故事,就是地球往事。 16世纪,欧洲殖民者来到美洲。他们发现新大陆的历程,也是印第安人的苦难历程。
人对自然的征服。 人对更自然形态的文明的征服。 会停止吗? 哪怕仅仅只是一部科幻电影。 《阿凡达》也要用最震撼的方式给出回答。 俗,不俗 文明对文明的残忍,也是《阿凡达》的主题之一。 印第安人当然也反抗过,用弓箭和长毛。 科技的鸿沟,终究难以跨越。 《阿凡达》用“神话”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结局—— 人类主角良心发现,加入土著反抗的行列。 自然的神秘力量显灵,最终战胜了侵略者。 这也让《阿凡达》多年来,一直被诟病俗套。 文明的冲突。 双方阵营的男女坠入爱河。 先进文明的一方(通常是白人男性)改宗土著文明,重新塑造自己的精神血脉,并成为了原始部落的英雄。 这样的故事,早已被拍过太多次: 《风中奇缘》《与狼共舞》《最后的武士》《兵人》《太阳盟》《第五惑星》…… 不可否认,《阿凡达》没有史诗的分量。 不像《指环王》,承载着托尔金的历史积淀;也不像《权力的游戏》,有着错综复杂的人性较量。 《阿凡达》有的,只是一个好莱坞“原型”。 但注意,原型并不意味着陈腐。 精神分析学家荣格曾经提出一种“原型”的概念。
也就是说,人人都可以调用原型,来讲述一个通俗易懂的故事。 然而。 在通俗易懂中,能激起大众多强的感情共鸣。 这,才见功力。 而《阿凡达》的大胆在于,它赋予了主角一个极其矛盾的身份—— 叛徒。 身为地球人,率领潘多拉星人反过来和人类开战,是个不折不扣的“人奸”。 背叛自己的种族感觉怎样 △ 大反派对主角说的最后一句话 题外话,男主角敲定的是萨姆·沃辛顿,但当时争选这个角色的,还有“美国队长”克里斯·埃文斯。 但卡梅隆看中了名不见经传的沃辛顿,就算投资方一直反对,依然为他撑腰。 他在萨姆·沃辛顿的脸上看到了什么? 大概是一种跟美国队长相反的东西—— 陌生。 游离,未知,沉默。 正因为这种陌生感,你隐隐明白,他不会效忠于任何一种僵尸教条。 所以他才能够“正确地”选择背叛,“伟大地”选择抛弃。 后来,因为《阿凡达》而身价飞涨的萨姆·沃辛顿,又主演了两部大片,《终结者2018》和《诸神之战》。 一个半人半机器人,一个半人半神…… 萨姆·沃辛顿在《阿凡达》中,双腿瘫痪,不得不一直使用轮椅。 这个角色最强大的地方在哪。 无畏?智慧?领导力? 不是。 是自省。 他有两个有趣的习惯: 一是没完没了的独白——从第46秒开始第一句,到第129分钟最后一句。 二是对着镜头,自拍视频日志。 也许正因为双腿瘫痪,他有很多时间思考。 而思考,其实是一种面对自我、剖析自我的过程。 只有真的看清自己,你才能做出真正正确的决定。 这里头藏着一种对人类社会的彻底否定。 《阿凡达》公映版有一场被删减的开头,是地球的未来模样。 赛博朋克,三分钟。 第一场戏,在斑马线前。 城市拥挤、冷暗、永夜。 每个人脸上都有不同遮盖,有的是眼罩、有的是口罩、有的是面罩…… 这暗示世界被污染了,也暗示人人都有病。 第二场戏在主角的家里,空间狭小、屏幕巨大,暗示虚拟生活的畸形比重。 而屏幕上的新闻也暗示了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危机。 孟加拉虎 灭绝了差不多一个世纪后又回来了 那些在北京动物园的克隆品 已经是那个物种剩下的最后几只了 第三场戏在酒吧里,男主角看见一个壮男殴打女人,但整个酒吧无人站出来。 只有身为残废的他出手帮忙,却被那女人当作坏人,还被酒吧丢了出去。 这又暗示了地球上的价值观已经扭曲—— 大家只臣服强者,对于何为正义已经充耳不闻。 这里也是一个伏笔。 如果你去对比地球和潘多拉星球,会发现它们是截然对立的。 前者是人工世界,后者是自然世界。 前者的确可以通过武器战胜后者。 但战胜之后呢? 把潘多拉星球变成和地球一个模样,让洋溢的活力和自然的天性,变成千篇一律的死气沉沉? 有的人还以为自己胜了。 却不知道其实输得更彻底。 《阿凡达》最大的不俗是,它告诉我们,从科学,到经济,到社会结构,到价值观…… 人类正在把自己逼上绝路。 那如何活下去? 片中,男主双胞胎哥哥的火化镜头,慢慢变成冬眠仓里蓝色的男主。 这也是一个镜头暗喻—— 如果想要重生,那你得先浴火。 《阿凡达》的故事简单,终结于一场胜利的起义。 但。 真的终结了吗? Sir相信没那么简单,而卡梅隆也正在用接下来的四部续集,扩充《阿凡达》的世界观。 也誓要推动下一波技术变革的浪潮。 让电影触达另一个我们从未设想过的世界。 卡梅隆的话,正好可以用来为此文作结——
|
|
来自: 昵称22998329 > 《影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