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朝篡位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历史上那些起义造反的人,基本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只有少数几个审时度势的人,得到了胜利的果实。唐太宗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事变之前还在犹豫不决,尉迟恭和长孙无忌担心夜长梦多,苦口婆心的劝谏了好久都没有让他下定决心。 直到李世民派尉迟恭把流亡在外的谋臣杜如晦找回来,才做出最终决断,在玄武门那里埋下伏兵顺利的通过事变,斩杀了自己的竞争对手成和李元吉诛杀。从自己的父亲李渊手里,抢到了掌控天下的权力。 李世民如愿以偿的当上皇太子后,任命杜如晦当了个太子左庶子。当了皇帝之后又加封成了兵部尚书,第二年又让他兼任吏部尚书事并总监东宫兵马。《旧唐书》里说,李世民在做出重大决策之前,总是会把杜如晦召唤过来,帮他分析事情的可行性。 树大招风,杜如晦身兼多职又深受皇帝器重,自然免不了招人妒忌。据说有个监察御史给皇帝写了一篇奏章,大概意思是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兼任过多的职务只会分散自己的注意力,以至于忙中出错,希望皇帝能够除去杜如晦部分官职。 皇帝看到这份奏章后,觉得监察御史在离间他和杜如晦之间的君臣关系,一生气直接把这位监察御史发配到了外地。杜如晦也没有辜负皇帝的信任,他和房玄龄等人一同辅佐朝政,选拔优秀的官吏,为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做出了非常重大的贡献。 贞观四年杜如晦不幸染病只好向皇帝请求辞官修养,李世民虽然同意了请求,但还是按照他原本的官位发放俸禄。不仅如此李世民还到处搜寻名医到杜如晦家里治病。按照《旧唐书》的说法,李世民派遣过去的使者和名医都多到了相望于道。 只可惜李世民最终还是没能留下杜如晦的性命,他得到病故的消息后大哭不止,接连三天都没有理会朝廷上的事务。为了表达自己的哀痛,李世民亲自下诏把当时著名的书法家虞世南找了过来,为杜如晦撰写碑文。 根据《旧唐书》记载:太宗后因食瓜而美,怆然悼之,遂辍食之半,遣使奠于灵座。从这段记录不难看出,李世民对杜如晦的思念程度,即使是吃个瓜都能想起这位善于谋断的臣子,还专门派遣使者带半块到灵座前祭奠。 当然这并不是一次心血来潮的偶然事件,李世民后来赏赐了房玄龄一条黄银带,情不自禁的又想起了杜如晦。于是哭着对房玄龄说:朕闻黄银多为鬼神所畏。然后又拿了一条金银带让房玄龄带到了杜如晦那里祭奠。贞观十七年李世民找人置办了凌烟阁,郑重其事的把杜如晦画像放到了第三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