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非临帖无以入门,非读帖无以飞升

 对岸合欢树 2019-05-19

经常有朋友发来图片询问,这张字怎么样?我套用一句魔性配音来说:这是高手,这也太厉害了。然后他发过来一个鄙夷的表情:没觉得哪里好!

中国人都会写汉字,虽然写字的水平一代不如一代了。书法是写字的高级形态,艺术化的表现,能写汉字,不等于有一定的书法水平(这里特指在用硬笔作为实用书写的时代),但人们都觉得自己有不错的书法鉴赏能力,经常品评这个字好那个字差,其实这只是一种本能的审美,有时候离真相很近,有时候却南辕北辙。书法是一个综合的展现,没办法在量化之后,度长絜大,评高比短。不像跑步,博尔特100米用9秒58,有人用9秒57,谁更厉害,不需要太多的专业素养就能判断。

书法,非临帖无以入门,非读帖无以飞升

李阳冰书法作品

一如去某个地方旅游,不可能在景区大门外就感叹这里太好玩了,不虚此行。书法也一样,只有入了门,才能看见其间的大千世界,争奇斗艳。那么,书法何以入门呢?唯有临帖一途而已!如果不临帖,只是拿着毛笔自写自画,你不知道书法的精彩和绚丽在哪里,书法的规矩和法则在哪里,书法的范围和禁忌在哪里。面对叹为观止的奇美,也以为只是庸碌寻常的墨迹。

书法,非临帖无以入门,非读帖无以飞升

邓石如书法作品

再举个例子,人们看邓石如,李阳冰这些篆书大家的篆书作品也会觉得水平很高。但是当看到于右任,傅山等以籀篆笔法入行,入草的作品时,温和谦虚一点的说看不懂,激烈奔放些的就要大骂丑书了。当然,方笔露锋能写出好字,如龙门二十四品,方圆兼济,藏露适宜最符合以中庸为本的中国人之审美取向,但是藏尽而不露,如棉裹铁,也是一种美。不拿毛笔,不临帖的人哪里知道,能藏锋藏到这种程度,非高手不能也。

书法,非临帖无以入门,非读帖无以飞升

王铎书法作品

在遍临诸家之后,看到一幅作品,第一感觉就不是好或者不好了,而是这些笔法我能不能写出来,这样的结构我能不能表现出来,这样的章法我能不能构思出来?如果能挥笔而就,那么这张作品在你眼里就没有多少高妙之处了。如此一来,久而久之,能入你法眼的就要上追明清,乃至唐宋魏晋了。书法水平鉴赏能力水涨船高。

书法,非临帖无以入门,非读帖无以飞升

孙过庭书法作品

如果说不临帖就不能进如书法的大门,那么现今临帖的人实在太少,而且功夫下的也不深。今天我们常说的临摹,其实是两种不同的书法练习。在古时候小孩子启蒙读书首先就是描红,也就是摹写。先摹而后临,今天的教育环境和时代发展,用毛笔写字不再是入学读书的基础科目。今天的绝大多数人,包括很多有成就的书家,都没有经历过摹的训练,所以在笔法上总觉得有些飘忽。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遗憾。

书法,非临帖无以入门,非读帖无以飞升

包世臣书法作品

学书法的人,即使走的也是正途,在某个阶段都可能会遇到一个瓶颈,就是怎么写都感觉突破不了自己了。这个瓶颈阶段,有早有晚,有的可能在学书之后的三五年遇到,也有的在一两年就遇到了。有的朋友说我一两个月就遇到瓶颈了,我说你那不叫遇到瓶颈了,那是还没沉下心来开始练习。

书法,非临帖无以入门,非读帖无以飞升

于右任书法作品

学书人突破瓶颈,犹如修仙小说中的渡劫飞升,进入一个更高的境界。当然这个境界是相对自己而言,不是和钟张羲献,欧颜柳赵去比。学书就是一场自我的修行,心态放正了,才有可能走的更远。很多人一辈子的努力可能会被古代一个底层无名的抄经人一招秒杀,弄的自己怀疑人生。

为什么说读帖可以突破瓶颈渡劫飞升呢?明末清初的书家冯武曾说:学书者,既知用笔之诀,尤须博观古帖,于结构布置,行间疏密,照应起伏,正变巧拙,无不默识于心,务使下笔之际,无一点一画,不自法帖中来,然后能成家数。他指明了读帖的作用以及应该读出哪些内容。很多人临帖很久,水平也不错了,但是离开字帖就不会写字。这是还没有形成一种意识,就是意在笔先的那个意。读帖就是培养这种意识,最终达到意先笔后,潇洒流落,下笔无滞,翰逸神飞。让你在书写时不自觉地信手拈来。

书法,非临帖无以入门,非读帖无以飞升

伯远帖

当然,临帖和读帖不是各自孤立开来的,是犹如思与学的关系,所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包世臣在《艺舟双辑》中阐述的尤为经典“拟进一分,则察进一分,先能察而后能拟,拟即精而察益精,察进一分, 拟进一份, 拟进一份, 察进一份, 终身不复止。拟即临帖,察即读帖。

若是对于古帖能做到《书谱》中说的 “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那对于别的书法作品,品评一二,岂有毫厘之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