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是东晋重臣,贵族豪门,却屡遭轻视,女儿常常回家哭诉被瞧不起

 黄世学 2019-05-19

后人知道郗鉴,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的女婿王羲之。其实,郗鉴也是社会名流,他的祖先是东汉末年的御史大夫、著名经学大师的学生,但到郗鉴这一代时,御史大夫一职所能带来的政治资源已近乎于零,郗家被严重边缘化,家道中落,被排除出一等贵族的行列。百事贴吧

尽管如此,郗鉴却没转头进修当时流行的玄学,而是继续苦读家传的儒学。他小时候家里很穷,他在种地谋生的同时刻苦读书,并以儒雅的风度闻名遐迩。兖州领导请他出来做官,郗鉴却婉言拒绝。这并非他清高自傲,而是他认为时局动荡,现在做官不合适,不然小命都可能难保。果然没多久,兖州就发生大动乱,地方官员被乱贼杀了个七七八八,郗鉴因远见卓识保住了自己的性命。

随后,赵王、东海王相继派人来请郗鉴做官,郗鉴认为这两位王爷志大才疏,难成大器,不是自己想要效力的理想对象,因此甘守清贫,拒绝了高官厚禄的诱惑。不久,赵王、东海王果然都在“八王之乱”中陆续败下阵来。这再次证明了郗鉴眼光超卓。

永嘉之乱爆发后,贵族纷纷渡江南下。郗鉴则辞了职,辗转回到山东老家。此时正值大饥荒,郗鉴没什么赖以收入的手艺,经常忍饥挨饿,生存成了大难题。乡里人尊敬他的名望德行,大伙商量后达成一致意见:由各家各户轮流给郗鉴管饭。郗鉴带着侄子和外甥去蹭饭,时间长了,乡里人觉得压力很大,就有人不那么情愿了。

郗鉴自然能感觉到别人的冷眼,但活命要紧,也就蹭饭如故。乡里人最后推举了一个代表委婉地提了意见,让郗鉴既惭愧又难受—树要皮人要脸,要不是实在没辙,谁愿吃百家饭呢!第二天,郗鉴照样去蹭饭,只是孤身一人去了。他吃得差不多后,把饭团含在腮帮子里,急忙赶到家吐出来给两个孩子吃。就这样,靠着郗鉴的“腮中食”,他的侄子和外甥都活了下来。

后来,郗鉴带着老家的一千多户流民乡亲南下,到建康寻找活路。在建康,郗鉴跻身于名士团体“兖州八伯”之列,并参与拥立司马睿称帝,成为东晋的开国元勋。

在平灭王敦之乱时,郗鉴率领流民军立下大功,被封为高平侯,算是重新踏进了贵族的门槛,郗家的政治地位也大大提高。为进一步提升家族地位,他又跟魏晋第一贵族世家琅琊王氏联姻,为女儿选了丞相王导的侄子王羲之为夫婿。

然而,郗家仍因其并非资深贵族而屡遭轻视,连其亲家琅琊王氏都经常表露出对新贵郗家的轻视。女儿有次回娘家,对俩弟弟说:“王家眼高于顶,见到谢安兄弟俩恨不得倾家荡产来招待他们,见到你们就爱理不理。以后你们长点儿眼色,还是尽量少去王家吧,省得看他们那臭脸!”

尽管遭遇亲戚冷眼,郗鉴却不以为意,仍是一心一意巩固自己的地位。苏峻之乱爆发后,郗鉴在平乱过程中立功颇大,获封“三公”之一的太尉,爵位也上了一个台阶,被封为南昌县公,真正成为当时的一流豪门。

郗鉴去世时,晋成帝正在上早朝,闻讯当场失声痛哭,并动用国家规格最高的太牢之祭来祭祀他。郗鉴的外甥当时任剡溪县县令,接到舅舅去世的噩耗后,他立马辞职,日夜兼程地赶到郗家为舅舅守孝,而且一守就是三年,这已是儿子对老爸的守孝方式了。当然,这也是外甥对舅舅郗鉴藏食于腮喂养自己的感恩之举。


作者|天意斯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