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儿大避母,女大却不用避父”?别反对,这都有科学依据

 kanglanlan 2019-05-19

在中国的传统教育中,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最大,不仅是生活上的帮助,心理方面的教育也非常重要。比如中国的一句俗语“儿大避母,女大避父”,就是传承了上千年的道德伦理关系,但是在今天,随着时代的发展,儿大避母依然保留,但女大避父已经被抛弃。因为现代人更讲究“女大不避父”,有心理学家分析,这其中还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大家也别着急反对。

为什么说“儿大避母,女大却不用避父”?别反对,这都有科学依据

首先,我们要坚持“儿大避母”。

大家都知道,因为传统观念中的“重男轻女”在我国某些地区依然盛行,这些家长对男生的教育方式,往往都非常偏激,他们害怕孩子受到伤害,尤其是作为母亲这一方,不愿意放手让儿子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时间长就会养出大家口中的“妈宝男”。网络上也有很多女生抱怨自己的男朋友:“从来都只听他妈妈说了什么,妈妈不让做的事,他绝对不会做”。

最近网友小丽就因为男朋友与妈妈的关系非常苦恼,明明是两个人的生活,但男朋友的妈妈偏要插一手,不让买的衣服不买,不让吃的东西不吃,就连每天要穿什么衣服,男朋友都要听从妈妈的意见。有时男朋友在换衣服,他妈妈也会不敲门直接进去,两个人都已经习以为常。也正是因为妈妈的对待方式,让一个看上去干干净净的小男孩非常没有主见,妈宝性质太严重,所以,男孩子要建立自己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首先应该有“儿大避母”的意识。

为什么说“儿大避母,女大却不用避父”?别反对,这都有科学依据

可为什么女大不用避父呢?

其实在正常的家庭中,父亲对女儿的影响比母亲要多得多,因为大多数女生天生的性格都比较内向,没有安全感,父亲是她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安全感来源,也是世界上最开始为女生传递安全感的人。父亲对女儿的宠爱,对她们以后的生活非常重要,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自信又阳光的性格。

但如果父亲对女生的态度都是不闻不问,没有良好的引导,也不愿意关心她们,这样培养出的女生大多比较懦弱,不敢与其他男生交流。为了让女孩子更好的融入社会,充满自信的迎接每一天,父亲对她们的影响至关重要,所以,除去生理方面的问题,女大可以不用避父。

为什么说“儿大避母,女大却不用避父”?别反对,这都有科学依据

有心理学家指出,婴幼儿在3岁左右的时候就会产生性别意识,他们会根据爸爸妈妈的生活状态分辨自己的性别,然后给自己挑选适合自己的玩具或者生活方式,比如女生喜欢裙子、男生喜欢枪类玩具。当孩子开始有性别意识的时候,父母最好控制自己的言行举行,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人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