犁是一种耕作使用的农具,最早使用木犁的应该是美索不达米亚人和埃及人。其使用木犁的历史已有5500年之久。 早期的犁是用Y形的木段制作的,非常简易,人们在木段的下面雕刻成一个尖头,在上面的两个分枝上则做成两个把手。然后将犁系上一根绳子,由人力或畜力拉动。这种犁只能在土地上划出一道很浅的沟,实用意义非常有限。 到了公元前3000年的时候,人们将木犁进行了改进,把尖头制成一个能更有力地辟开泥土的“犁铧”,增加了一个能把泥土推向旁边的倾斜的底板。这样的木犁可以耕出更深的沟,并能把泥土进行“翻转”,实用价值大大提高。 到了西周晚期,这种木犁的制作技术传入我国,并得到了推广。在我国劳动人民使用木犁的过程中,发现这种外国传入的“洋犁”有一定的缺陷,譬如,笨拙、无法控制深浅等。于是,许多农民都自发地参与了对木犁的研究和改进。在西汉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直辕犁和踏犁,虽然在深浅控制上还不能有效改进,但其笨拙的状况已有了改观。 至隋唐时期,木犁的结构有了比较大的改进,开始出现了曲辕犁。曲辕犁除了犁头扶手之外,还多了犁壁、犁箭、犁评等结构。 后来,木犁几经改进后,已经越来越实用了。尤其是在耕地时的深浅控制上已经做的非常有效。 那么,木犁究竟是如何控制深浅的呢? 其实,老百姓想的方法很简单~~就是利用调整曲辕与地面的接触来控制耕地的深浅。具体做法是:调整曲辕另一端的高低程度来影响曲辕这一端与地面的接触。我们这里的做法是:在犁杆上凿一个大于曲辕臂的孔,然后塞上木塞。想耕地较浅的时候,在曲辕臂的下端垫上木塞,反之,则在曲辕臂的上端垫上木塞。这就是控制木犁耕地深浅的方法。 综上所述,木犁已经有很久的使用历史了。它的发展和演变都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耕地深浅的控制方法看似简单,但实际上是一门科学。是劳动人民通过大量实践总结出来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后人学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