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何谓风水术?用天地之理来模仿天地!葬经解说(二)

 饮膳道人 2019-05-19

宇宙虽大,但也只是一天一地而已。天为父为雄,地为母为雌。故古贤说,天地两大雌雄也。天地相交即雌雄交媾,则地之气合住天之气,而成为生气。把这种方法、过程,复制、转化落实到地上,就是风水术

也就是说,风水术并不是直接利用天地,而是用天地之理来模仿天地、在地上选择或营造出一个小天地来。宇宙如此之大,人在其中连一粒微尘都不如,能直接利用的,只有日光、月光、星光等天光而已。这些天光也是不可或缺的,非常重要,只是因为常见且不请自来,所以人们不用经常考虑,以致容易忽略罢了。

根据风水术,便可找到符合宇宙大环境的地上小环境。宇宙大环境为大天地,地上小环境为小天地,二者同气且想通,葬得地上小天地,得到了小天地之气的滋生,就等于搭乘上了宇宙大天地,就能得到大天地之生气的催发。这就是葬经开篇所说,葬者乘生气的本意

人都是生于天地之间,受天地之气生者吉,不受天地之气生者则不吉,受天地之气杀者则凶。就如同一个国家内的人,受国家生者当然吉,不受国家生者当然不吉,受国家打击者当然凶。风水术就是叫人趋吉避凶的方法。

一阴一阳之谓道。天地之间,有阴阳两条看不见的道路,而且时时刻刻都在运行。属阳的道路向阳运行,他的目的地是成功,人若是踏上了这条道路,就会自然而然的一步步走向成功。而另一条属阴的道路,则向阴运行,他的目的地是失败,若是踏上这条道路,就会不由自主的一步步走向失败。

然而遗憾的是,人的肉眼是无法看到这些,以致无法选择的。于是我们伟大的祖先,以其高超的智慧发明了风水术。风水术在早期只在上层流传,至晋朝郭公才传于民间,更作此葬经以流传后世。

葬经下面所讲的,丘垄之骨冈阜之支,已经过渡到了具体的风水术的范畴了。但以上讲的这些远远不够,风水的主旨是乘生气,生气来自于阴阳二气相合,阴阳二气相合、来自于天地相交。但二气相合、天地相交是如何进行的,而且在此之前、天地是怎么运行的,郭公都没有详论,就是后面的风水之法,核心的关键技术,葬经中也没有披露。

所幸的是到了唐朝,风水界又出了一个巨人杨公,在郭公基础之上,进一步完善了风水,补齐了葬经中的短板,使风水成为完璧。杨公及其门人,更留下了【青囊奥语】【青囊序】【天玉经】及【都天宝照经】等风水巨著,使后人得以目睹风水的全貌。所以风水术又叫郭杨风水术。

【青囊奥语】从先天讲起,先天者,天旋地转为体也。也就是以地球带着月球,围绕太阳自传公转讲起。【青囊序】则是对奥语的补充、进一步阐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天玉经】是从后天讲起,后天者,天动地静为用也。也就是以太阳左旋、月球右转,共同围绕地球运行讲起。

【都天宝照经】则是从实地地形开始讲起,风水落实到实地上,就是天圆地方。

所以风水,是以先天、天旋地转为体,以后天、天动地静为用,具体运用时,落实在实地上就是用天圆地方。

近现代以来,一些不学无术、众取宠之徒,总拿天圆地方、天动地静之说,来攻击古人攻击古代文化,但绝口不提天旋地转。腐儒无能夸夸其谈。而更有风水界的一些败类,为了达到出名骗钱的目的,以中国风水的代言人自居,大骂杨公为“杨贼”,真是丧尽天良、毫无道德、毫无廉耻、毫无人味。

丘垄之骨,冈阜之支,气之所随。

这是已经开始论述风水术的方法了。宇宙大天地,天为父、为雄,地为母、为雌。转化成地上小天地时,则以山为地、为母,称山龙、即雌龙、妇也,以水为天、为父,称水龙、即雄龙、夫也。

地上分为高山和平地两种地形,不论山地平地,都分为山和水丘垄,指高峻高山,为山地龙,高山为骨为干。冈阜,指低矮土山土岭,为平地龙,平地为支。山地垄龙,山势高水势低,高低比较明显。平地支龙,则以髙一寸为山,低一寸为水,高低之势不太明显。内气即地内之气,也就是雌龙之气,就存在于、山地和平地这两种地形的、高低之山里,并随着外面的山势行而行。

山地垄龙看山势,山从高向低行,内气也从高向低行。平地支龙看水流,水从高向低流,内气也从高向低行。平地龙也是看山用山,只是平地山势不明显,故看地面水流情况,以证山也。

此文所说的支龙和垄龙,都是指山龙,也就是雌龙,还没有说水龙雄龙。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

雌龙之内气,就存在于高山和平地、这两种地形的山龙里面,并随着山龙运行而运行。就好比女性的卵子,就存在于女人的身体里面,并随着女人身体机能的运行而运行。

山龙之内气,若搭乘的是,而不是外气,则内气就不会转变为生气,所以内气就会散失。若山龙止处有横水界阻,那么内气就不会散失了,因为横水为外气即雄龙之气。内气搭乘上外气,即雌龙之气利用上外面雄龙之气后,就会变为生气。就好比女人体内的卵子,若不能搭乘利用精子,则卵子就会消亡。如果卵子能利用精子合住精子,成为受精卵,就会转变为胎气,然后就会不停地生长发育膨胀胀大。

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古人根据内气忌风的特点,于是就建造城郭,或者是四周为山而围成一个城郭一样,这样风不吹,则内气和外气自然相合,于是生气形成。有根据内气喜水,若有水界阻,则内气变为生气也不散失的特点,于是在山龙止处做水以阻之,或选择江河水流拦阻的山龙以为用。

前者为避风,无风吹则来外气、和内气相合,后者为得水,得水即得外气、和内气相合,只要内气和外气相合,就会形成生气,为大吉。一为避风,一为得水,故谓之风水。

风水之法,得水为上,藏风次之。

上文所说的避风得水,就是风水的两个方法。其中,以得水法效果最好藏风法则次之。藏风即藏而避风之意。得水法,是葬于山龙止处的龙头上,故又称龙首之藏。藏风法,是葬于山龙中间的龙腹上,所以又称龙腹之藏

葬于龙头要得水,此法就是天玉经所说的东西父母三般卦。葬于龙腹要藏风,此法就是天玉经所说的天地父母三般卦

外气横形,内气止生,盖言此也。

经上说的,外气横形内气止生,就是讲的以上这两种方法。外气指雄龙之气,内气指雌龙之气。外气必须横形才能止内气,然后生发。横性,指和入首龙垂直。葬于龙首,所横之形为水,用水为外气。葬于龙腹,所横之形为山,作为对岸以拦水,亦是用水为外气。

以上,葬于龙首,雌雄交媾时为东西排列,故称东西父母三般卦。葬于龙腹,雌雄交媾时呈上下排列,故称天地父母三般卦。东西父母三般卦,入首龙是从行龙末端出,就像是树干顶端发出的树枝,故气旺。天地父母三般卦,入首龙是从行龙中端出,就像是树干中端发出的树枝,故形旺。

故藏于涸燥者宜深,藏于埋夷者宜浅。

以上这两种方法,埋葬的地方,若无水少水而土质干燥,则下面才有湿气即生气,故宜深葬。而多水地势低洼易存水的地方,则下面深处为淤泥多泉水,故宜浅葬。总之不论山地平原、哪种葬法,太干太湿都不吉。说明,此处原文应有脱漏,因为和上文联系不上。

浅深得乘,风水自成。

干则就湿,湿则就干,宜深则深,宜浅则浅,为浅深得乘,指能乘生气,则风水自成。此为干湿两种土质的用法,至于干湿适当之支垄二龙,山地垄龙气往上行,上面之气易腾去,故上面气薄宜深葬。平地支龙气往下行,下面之气易泄掉,故下面气薄宜浅葬。

小结,以上为概论,从宇宙大天地过渡到了风水小天地,并提出了风水术的两个方法,以及干湿两种土质的用法。下面为进一步的细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