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孚是西晋开国名将的后代,以好口才闻名于世。魏晋流行清谈,羊孚因此赢得了很多人的尊重与厚待,他也安之若素,浑然不觉得有何受之不起。 一天,羊孚一大早就到被誉为“风华江左第一”的好基友家去玩了。没多大会儿,贵族世家太原王氏的两个兄弟就来了。他们是晋孝武帝定皇后的兄弟、堂堂国舅爷,其中一位更是当朝驸马爷,因此自觉身份高贵,认为羊孚不配跟自己交流,就摆脸色给羊孚看,想把他赶走。羊孚何尝看不出王氏兄弟的意思?但他有才气,更有自信,所以睬都不睬他俩,索性把脚往茶几上一搭,旁若无人地吟咏起诗歌来。 好基友礼貌性地跟王氏兄弟寒暄了两句,就转过身跟羊孚清谈了。两人高谈阔论,旁若无人。王氏兄弟越听越惊喜,只觉羊孚所谈内容都是他们闻所未闻的精妙义理,不由对他刮目相看,赶紧放下臭架子,主动与他攀谈。过了一会儿,早饭端上桌,王氏兄弟顾不上吃饭,缠着羊孚跟他们清谈。羊孚不大搭理他们,只是埋头猛吃,吃完放下碗,就要走人。王氏兄弟不舍得羊孚,苦苦挽留。羊孚淡然说:“刚才你们不待见我,想赶我走,我没走,只是因为肚子饿。现在我吃饱了,拍拍屁股走人就是了,拜拜喽!” 面对权贵时,羊孚从不屈颜逢迎,而是任意随性,甚至有时略显随意过头。他去拜见身为名士的丹阳尹,聊了几句后,他说自己的病犯了,坐着不舒服,丹阳尹就把他带进卧室,亲自为他铺床展被。羊孚也不客气,脱了鞋就上了大床,钻进被子里,径自呼呼大睡。丹阳尹坐在凳子上,两手托腮,不言不语,含情脉脉地盯着羊孚。 就这样一个闷头睡,一个专注看,不知不觉一整天就过去了。傍晚时分,羊孚睡足醒来,一看天色已晚,就起身准备回家。临别时,丹阳尹握着羊孚的手,深情款款地说:“小羊羊,我希望你能成为清谈第一人,你不要辜负了我的期望哦!” 权臣桓玄任职太尉时,任命羊孚为记室参军(相当于机要秘书)。桓玄也是清谈爱好者,没事就喜欢跟羊孚切磋一二。一次,桓玄问羊孚:“何以共重吴声(为啥大家都爱听吴地的民歌)?”桓玄的问话虽然只有短短六个字,内容却很丰富,甚至可说是个可以长篇大论的调研课题。结果,羊孚再一次展示了其清谈高手的好口才,也以短短六字真言回答道:“当以其妖而浮(因为吴歌妖艳且浮靡)。”吴歌多以男女爱情为主线,婉转轻柔而娇媚细腻,比较符合大家世族人士的趣味,“妖”与“浮”恰恰抓住了吴歌的特点。此言一出,桓玄对他大为佩服。 还有一次,好基友向羊孚请教:“为啥一说到器皿就很推崇瑚琏?”瑚琏是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的器皿,相当尊贵。这里有个典故,孔子曾将他的学生子贡比作瑚琏。好基友拿这个问羊孚,明显有跟他探讨义理的意思,想问他为何孔子用瑚琏评价子贡。羊孚避繁就简,就问而答,答案简明扼要:“当然因为它是迎神的器具啦!”好基友也不得不服。 身携过人才艺,行走江湖便自有底气。对于羊孚而言,不管你是高官达人,还是领导上司,虽然你富贵逼人,奈何我才气熏天,有如此自信,相较起来自然不遑多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