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白象街,只要来过重庆的人,大多有一个深刻印象—24楼无电梯。 还有2016年,一部《火锅英雄》,更是让它成为了全国人趋之若鹜的地方。 在我们粗浅的认知中,只要提到白象街,就是老旧破败,却不知隐藏在老居民楼里的烟火气,才是老重庆的味道所在。 它曾经是重庆的辉煌 白象街是重庆最古老的街道之一,横亘于望龙门与太平门之间,因为与南岸玄坛庙的一对青石狮相对,恰好应了民间传说的“青狮白象锁大江”,就取名为白象街。 白象街的繁华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从那以后,白象街一跃成为了整个西南的军事、政治的经济中心,算得上重庆最早的CBD了! 可以说白象街承载着千百年深厚的城市历史,屹立至今为之证言的正是这里的古建筑群落和历史文物遗存,它是重庆的发祥地,是重庆最珍贵的“母城”文化所在。 它因为码头水运发达,被称为“不夜城”;1890年重庆开埠后,这里是中国西部唯一的商贸窗口,也被成为“东方华尔街”。 重庆最早的有线电报局、大清邮局、药材公会等等,都坐落于此。 现在的白象街一带,依旧可以看到历史的痕迹,李耀庭公馆、重庆药材公会旧址、兴华小学旧址、海关总署旧址、大清邮局......所到之处都是浓浓的历史气息。 老渝中人生活在这里 进入白象街,仿佛走进了另外一个世界。 脚下的步梯房、老居民楼,远处的望江楼、来福士、长江索道,这里新旧交替的建筑让人感觉随时都在穿越。 如今依旧生活在这里的人,大多都是土生土长的老渝中人或者周围做活路的工人,即便有不少前来打卡的游客,也丝毫不会打扰这里的生活节奏。 他们习惯了1楼到24楼没有电梯的日子,他们习惯了X型楼梯遇到邻居就招呼一声的日常,他们过着渝中这块寸土寸金的地方里,最烟火气的日子。 公共露台上晾晒的衣物,转角处的生活杂物,牛皮癣一样的小广告... ...到处都是生活的痕迹。 走进白象街,团子最大的感受就是什么都有,麻将馆、小卖部、洗衣店......在每一层的走廊里就能找到生活所需的一切。 这里不需要光鲜亮丽的服饰,也没有刻意为之的浮夸,有的只是最真实的生活。 老街里的蔬菜摊、水果摊、卤菜摊,店家和客人或许已经非常熟络,不需要太多的讲究,拿好付钱就走,没得那些弯弯绕绕。 在白象街,还能看到很多老手艺,传统理发匠、修鞋匠......似乎时光在这里从未留下痕迹,一直都是记忆里的样子。 老街新生成网红 自从《火锅英雄》播出后,这条百年老街俨然变成了实打实的网红。 这栋共有24层的步梯房,虽然没有电梯,但是在建设的时候巧妙的解决了没有电梯的高层爬楼不方便的问题,还在1994年获得了重庆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 白象居一共有6栋楼,在不同楼层分别有三个出口。一个在白象所在的广场附近进去就是15层,在10层左右的位置有第二个出口通向白象街,最后一个出口直面滨江路,是常规意义上的一层楼。 所以说白象街是天生注定不平凡的,毕竟不是哪里的楼房,10层走出去还是平层的。 白象街3栋到4栋之间的廊桥就是电影的取景地之一,从廊桥望出去可以看到千厮门大桥和江面上的轮船,好一幅大片! 往下一直走能通往滨江路的石梯,虽然爬起来也很累,但是站在上面或者坐在梯坎上,都是能称霸朋友圈的硬照。 暖暖的阳光倾斜下来,能照出肉眼可见的漂浮跳动的尘粒,折射出这条老街光影斑驳的年轮。 从白象居临街的入口,走到最靠江边的居民楼,有好几个近乎90°蜿蜒曲折的通道,每个转交都能遇到赛博朋克风的重庆。 这里是超适合复古风和朋克风的拍照取景地,要是你穿上一身汉服或者港风服装,那就赢了! 阳光好的时候,能拍出光影流动的感觉,单单是这里的景色就已经足够我们回味好久了。 、 即使不远处的解放碑人声鼎沸 但白象街依然保持着静谧 它拥有着独特的魅力 记录着最后的老重庆 找个时间去发现它的魅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