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康震带你品味《经典咏流传》第二季诗词|第十一期

 余近山 2019-05-19

康震,CCTV-1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二季鉴赏团成员之一。和诗以歌,诗该如何理解,歌该怎样唱?来看看康老师的见解和点评吧!


《如梦令 · 常记溪亭日暮》

宋·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父亲李格非,是苏门“后四学士”之一,母亲是王准之孙女,知书能文。李清照出生在这样的诗礼之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自少年即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李清照18岁的时候,嫁给了当时礼部侍郎赵挺之的儿子赵明诚。二人志趣相投,一起论诗写词。这首《如梦令》,就是李清照待字闺中、少女时期的作品,写的是“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的生活趣事。在一次愉快的郊游中,李清照泛舟载酒,畅游于清溪,因沉酣竟不知日之将暮。沉沉暮霭中,回舟途中误划到藕花深处。这样的争渡之举,显现出李清照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天性。词的画面感很强,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鸥鹭惊飞,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力。


《一剪梅·舟过吴江》

宋·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蒋捷,南宋词人,人称“竹山先生”,又因词中写道“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故后人又称其为“樱桃进士”。宋亡以后,蒋捷深怀亡国之痛,隐居姑苏一带太湖之滨,漂泊不仕。与周密、王沂孙、张炎并称“宋末四大家”。他的词多抒发故国之思、山河之恸,风格悲凉清俊。这首词题目为《舟过吴江》,说明是蒋捷乘船经过吴江县时所作。蒋捷看到春光明艳的风景,以乐景写哀愁,反衬出自己羁旅不定的生活,表现了他倦游思归的心情。倦游思归,只是蒋捷“春愁”的第一层含义,与此密切关联的,还有第二次含义,就是对年华流逝的感叹,“时光容易把人抛”,然而时光是看不见的,蒋捷却巧妙地将看不见的时光流逝转化为可见的物象,正可谓是“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樱桃红在暮春,芭蕉绿在初夏,“红了樱桃、绿了芭蕉”暗示由春到夏的季节变换。

《山高路远》

现代·汪国真

呼喊是爆发的沉默

沉默是无声的召唤

不论激越 还是宁静

我祈求 只要不是平淡

如果远方呼喊我 我就走向远方

如果大山召唤我 我就走向大山

双脚磨破 干脆再让夕阳涂抹小路

双手划烂 索性就让荆棘变成杜鹃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就像不能绕过录音机、连环画、玻璃球,汪国真用诗歌在20世纪90年代刻下了自己的痕迹。曾有评论说:有青春的年代,就有汪国真的诗行。《山高路远》堪称汪国真诗歌的代表作。在写法上,不同于“朦胧诗”让人们像猜谜一样去解读诗意,而是用浅显平易的语言使诗作明白易懂,易于被广大读者所接受。本诗的主旨全都凝聚在最后两句:“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上。山高,路远,但人都可以达到,十分形象、含蓄地揭示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它其实也是在强调一种精神,一种乐观、进取、执着、自信的生活态度。诗歌语言凝炼精警,富有哲理意味——诗不在通篇华丽光彩,要的就是这样的精警;这种精警的句子不在多,一首诗有一处这样的句子也就足够了。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作品,写于作者晚年辞官还乡之时。诗文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流露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语言朴实无华,感情自然逼真,充满生活情趣。贺知章在86岁时得了一场大病,几乎完全不省人事了,但后来有幸醒过来,他上表奏明皇上,请求恩准他回乡当道士。唐明皇准许了他的请求,又下诏在京城东门设立帐幕,让百官为之饯行,唐明皇自己也亲自写诗为他送行。回乡后贺知章写下《回乡偶书二首》,为人传诵而脍炙人口,不久后他便在家乡病逝。由于生逢盛世、仕途顺利的人生际遇和旷达洒脱的个性,贺知章在诗歌中没有愤世嫉俗,身世悲凉的哀叹,即使有惆怅,基调也是乐观豁达的,风格气度雍容,清新潇洒。贺知章的诗歌感情自然、逼真,语言朴实无华,毫不雕琢,源于生活,发于心底,意境深远。


《饮酒·其五》

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创作了20首《饮酒》诗,这是第5首。陶渊明淡薄名利,曾做过几任小官,但都没做多久。晋安帝义熙元年(405),为了生计,陶渊明到离家不远的彭泽当县令。当时郡里派督邮来视察,要求县令前去迎见,县吏对陶渊明说,督邮是上面派下来的,应穿官服束带,表示尊重。若是有所怠慢,担心对陶渊明不利。这完全不符合陶渊明洒脱自得的性子,他长叹了一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于是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辞官归隐了。由此,全心全意地投入他的田园生活。在归隐十二年后,陶渊明创作了一组反映他兴趣与情志的《饮酒》诗(参照王瑶注《陶渊明集》认为这组诗作于义熙十三年),这首尤其被广为传诵。诗中写道,我在人世间居住,却没有车马的喧闹,为什么能如此呢?是因为超脱于世俗利害、淡然自足的精神状态。当我饮酒饮到微醺醺、飘飘然忘乎形骸时,在庭院里随意地采摘菊花,偶尔间抬起头来,目光恰与居所南面的庐山相会。人闲适自在,山静穆高远,日暮岚气,若有若无,成群飞鸟,归向山林。陶渊明在《饮酒》诗中,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浪淘沙·过七里泷》

现代 夏承焘

万象挂空明,秋欲三更。短篷摇梦过江城。

可惜层楼无铁笛,负我诗成。

杯酒劝长庚,高咏谁听?当头河汉任纵横。

一雁不飞钟未动,只有滩声。


元代画家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被誉为“画中之兰亭”。这幅文人山水画之所以为后人推崇,是因为画中寄托着黄公望的文人达观和思想高度。就在《富春山居图》诞生几百年后,一位词人途经画中所绘的富春江七里泷,面对相同的山水美景,为我们留下了今天要传唱的这首诗词经典。作者写这首词的时候只有27岁,但是已经立下决心,这辈子要专注于研究唐宋著名的词家。所有这首词是一首做学问的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