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

 眼镜老猪猪侠 2019-05-19


清是形声字,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是水清,山清水秀。《尚书·微子》:“身中清。”这个“清”要落实到我们自己的身心之内,要使身心都能够达到清的状态。

《礼记·玉藻》:“视若清明。”

《荀子·解蔽》:“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

这些记载对于内和外的清浊关系揭示得非常到位。“中心不定,则外物不清”,看不清楚就会到处碰壁,消耗浪费精气神,身体状况容易收支不平衡,透支现象就必然产生。

心中大定,外物清晰,捕捉信息准确必定简单明了。这也揭示了我们只有在自己心中定得住,静得下来,再来观察事物,才能够清晰明白。

世多浮躁,时人纷扰。为文急功,为艺近利;声扰其聪,色蔽其明。声色不清,乃是人生的大病。何为声色俱清?先人早已给出了答案:『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于我们而言,声色俱清,便是人生最大的富足。人当有清逸之格、清净之气、清源之本。

内清是主要的,人能常清静,天地的信息都能准确掌握。

清是静下来的关键,是核心,是根本。只要守住了本,在面对外物时内心就容易达到清和明的状态。

《楚辞·渔父》:“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这里的“清”就是清在心里,清在身体之内。清是人生境界的一种追求,是一种高尚的修为。

《管子·轻重己》:“清神生心,心生规,规生矩。”这里界定了“清”主要是用在我们的心神、心脏,是心区和心场的清。心若想认识和掌握自然的法则、规律、秩序,离不开清,清神就是关键。心里面真主人的“清”是核心,只有真主人达到“清”了,我们信德的规矩才能产生,火生土,信德才能真正地具备,实现心生规、规再生出矩,信仪和信德就能培养而成。

《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其气不清则欲瞑。”我们身中之气的能量如果不是一种清洁清静的状态,那么六欲肯定就是在主导着心身的活动,人生就处在一种冥顽不灵而自己又难以发觉的状态,欲望和后天意识自以为是,张口就是“我”,“我以为是这样”,“我当是这样”,如何如何,“我”怎么怎么,执着妄想当家,都是一个“我”字当先,障蔽了智慧的双眼,蒙蔽了自己心灵的清明,以假作真的现象频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