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结构造是我国传统家具最重要的特色结构形式之一,无论在古代还是当代这种结构都在我国的家具制造行业中占据重要地位。 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家具的灵魂榫卯结构早已被人们所淡忘,取而代之的是大工业生产阶段中的钉子和胶水。很多人会问“榫卯的未来在哪里?”,“怎么样才能保留住老祖宗留下的东西?” 首先我们需要搞清楚,为什么大部分的工厂更愿意使用胶水和钉子而不是榫卯结构呢? 耗费时间长 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木匠制作一个复杂的卯榫需要耗费很长的时间。以粽角榫为例,粽角榫多用于框形的连接,从外看,三个面都是45度的斜线,非常漂亮,三角齐尖,但是内部结构复杂。此类榫卯几乎无法通过现代机械一两次出型,需要经验丰富的木工花费一定时间才能做好。 木工青黄不接 我们都知道,家具厂的环境十分恶劣,几乎没有年轻人愿意去学习卯榫这种费时费力的工艺了,因此木工学徒已经非常少了。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木匠的待遇已经堪比博士了。 技术的进步,节约成本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一些起到固定支撑作用的榫卯结构逐渐被胶水所取代,在结构处可以使用易于被机械加工的直角榫并涂上胶水进行连接。以白乳胶为例,白乳胶可以常温固化、且固化速度快、粘接强度高,粘接层具有较好的韧性和耐久性且不易老化,被广泛运用于家具等行业。 我的同事在采访某家具企业的老总时,问过一个问题“你们家具企业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老总的回答很简单就是两个字“赚钱”。于是我又问了做直角榫加工的一位师傅,为什么现在使用传统榫结构的企业越来越少?师傅的回答也很简单“能用机械实现的干嘛还用纯手工,机械设备实在实现不了的,实在没办法了,我们才会自己动手!明白工厂制作的人都知道:现在只有很少的家具企业用手工凿卯。到方孔机上按一下就成了!谁还用锯子开榫?到五片锯或者立轴上,直接推过去就成了!谁还用刨子手工净面?现在都有现成的砂光机!现在谁还动手拉大锯?精密锯上推一下就行了!” 是呀,有机械了我们为什么还要动手,有胶水了我们为什么还要费时费力的去手工制作卯榫?我们只需轻点一下按钮,你想要的家具零件就生产出来了。站在老总和企业的角度上,我们不能说这句话是错误的,我们可能还得想尽办法去尽可能的减少手工制作。但是作为一位热爱传统家具的忠实粉丝,我还是想要说,失去了考究的手工工艺就失去了家具的骨架,失去了卯榫就是失去了家具的灵魂。 卯榫是明清家具之魂魄,阴阳结合之间,代表着几千年来中国文化之精髓。利用榫卯结构打制的家具甚至整幢房子不使用一根铁钉,只使用少量的胶水,却能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在人类轻工制造史上堪称奇迹。这种传统的民族制作工艺正是海内外人士追捧的原因。 经典卯榫欣赏1、挖烟袋锅榫 2、夹头榫(腿足上端嵌夹牙条与牙头) 3、攒边 4、抱肩榫 5、楔钉榫 榫卯结构在我国的发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日久弥香,以无与伦比、错综复杂、合理精巧的设计而赋予红木家具以生命,可以说中国传统红木家具的灵魂就是榫卯结构。榫卯是中国传统大木作和小木作的根,是人类形成工艺制作的标志。所以我认为卯榫不会被胶水和钉子替代,而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中式家具的商业和文化命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