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 知止不殆深藏功与名, 方能超然物外, 长生久视

 超然生话 2019-05-19

每个人的一生都有其特殊的使命需要承担,这是一种负责的表现。可很多人却用此道德绑架,为自己内心的贪婪而做出推脱。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四章就从人们追求名利的出发点,以道德立场来进行了解读,接下来就为大家带来此章解析:

《道德经》:知止不殆深藏功与名,方能超然物外,长生久视

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释义:名誉与身体哪个更值得珍惜?命运与财富哪个更重要?获得与丧失哪个更有害?过分追民逐利必定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过度积累财富必定招致惨重的损失。懂得满足就不会受,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这样才能长久生存。

名利与生命,财富与生命,得名享利与保命全身哪个更重要?答案显而易见,生命最宝贵,为前者丢弃后者是得不偿失的。这个道理无人不懂,可惜大多数人都不免沾染私欲与贪婪的恶习,一到关键时刻,名利心一重就忘乎所以,不由得走错了路。

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也是一个生命观的问题,珍惜生命不是贪生怕死,而是要珍惜自身的价值与尊严,对待名利要适合而止,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发展极限,超出了这个极限必然走向反面。

老子告诫大家说贪求的名利越多,付出的代价越大,惦记的财富越多,失去的也就越多。对于名利和财富,只要知道满足,顺其自然而不贪婪,那么自然不会有耻辱和失败。

能够懂得适可而止,不为己甚,也就不会走向灭亡,自然能保持长久不败。然而贪欲的力量很大,浅薄的习俗也难以打破,愚蠢的脑筋更是不易扭转过来,因而人生总难以摆脱冲一冲,试一试,争取一下的冲动。最终损失的不光是物质,还有人的精神品格。

在老子看来每个人都可以说服自然的生活,却往往由于贪念,由于一心要为,要言而毁了自己。人生之旅是一个由多方面的相关化追求构成的系统化进程,在这个进程中,不屈从于欲望和名利的逼迫,淡泊的前行是极其必要的。

老子将明和祸与人的自身价值进行了对比,启发人自重自爱。人要贵生重己,对待名利要适可而止。一个胖子和一个瘦子徒步旅行,正穿行与在沙漠中,没多久就把带来的水喝光了,一个赶骆驼的人迎面走来,骆驼上驮着两大桶水,两人眼见救星到来,赶紧上前讨水喝。那人说没问题,但这沙漠里的水比甘露还珍贵得给钱,一两银子一碗。

胖子一听说:只要有水喝钱不是问题,说完就径直走向水桶,大口的喝了起来。那瘦子则说太贵,平时的水不过两三文钱一碗,那人见他如此不爽快,就涨价到二两一碗,瘦子长大了嘴说:什么?

正想争辩之时,马上往上涨到三两一碗,瘦子一次次和那人争执,那个人一次次往上涨价,等涨到五两银子一碗时,瘦子愤怒的说道:大不了我不喝你的水,那人等胖子喝够了水,收了钱就赶着骆驼走了。胖子在喝水后如遇新生,脚下生风步。而瘦子则因焦渴难耐,步履艰难,终于眼前一黑昏倒在地上。

留得青山在何愁没柴烧,在瘦子眼里钱比生命还重要,多么不明智啊。《增广贤文》上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你把他看得越重,他害你越深。这句话可谓至理名言,古往今来多少人死在名利之下,又有多少人死在钱袋子里。

世人只知道功名利禄会给人带来幸福,殊不知功名利禄也会给人带来痛苦。功名利禄就像一张表面光鲜的罗网,一旦被它网住,再也难得逍遥。

功名利禄人人都想得到,得到了小的功名利禄又想得到更大的,得到了大的功名利禄又害怕失去,如此患得患失怎能体会人生的乐趣。心地无私天地宽,一个人心无私欲才能摆脱功名利禄的束缚,看破红尘是为了再入红尘,不贪名利不等于不建功立业,只不过摆脱了名利的束缚,才能超然物外长生久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