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三大营图】 《史记》记载: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设置三将军保卫长安,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东面的“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北面的“棘门”;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在西面的“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
【大汉雄师劲旅】 “霸上”在长安城以东,一作灞上,又名霸头,因地处灞河西高原上得名。“霸上”对长安的安全具有重要作用,是一处战略要地,历来都有重兵把守。汉朝刘邦、新朝王莽、唐朝黄巢、清朝捻军都曾驻军霸上,围攻长安城。 在今西安东郊有洪庆塬和白鹿原,两塬之间就是灞河。《汉书·高帝纪》说:“灞水上,故曰灞上,即今所谓霸头。”《史记》说:“秦襄王葬芷阳是也,谓之霸上。”可见汉朝时期的“霸上大营”就是现在西安市灞河之东的芷阳阪(西安市灞桥区的“洪庆原”)。另说霸上指的是灞河以西的白鹿原,当初黄巢还在此驻军,这种说法是唐宋时期的事。由此看来汉朝的霸上在洪庆塬,唐宋时期转移到白鹿原。
【细柳营周亚夫庙】 在今西安市以西,有两个细柳,一个是长安区的细柳街道办,一个是王寺街道办的细柳营村。两个地方直线距离有15公里,都说是西汉大将周亚夫驻军的细柳大营。 《史记正义》记载:细柳观,在昆明池南柳市。”《汉宫阙疏》说:'细柳仓有柳市。’”《汉书》曰:“柳中即细柳地也,在长安西。”依此说来推断,长安西有柳中,就是细柳,又称柳市,在昆明池南。按照今天方位来说,细柳营在长安以西,昆明池以南,正好就是长安区细柳街道办一代,细柳街办自古名叫细柳塬,这个结论与司马迁《史记·匈奴传》中说:周亚夫“军长安西细柳”相符。 《三辅黄图》记载:“细柳观,在长安西北。”《三辅故事》说:细柳营在“直城门外阿房宫西北维”,显而易见说的就是长安区王寺街道办的细柳营村,细柳营村西距沣河1公里,北距渭河6公里,东南正好距秦阿房官故址约8公里。
【匈奴骑兵】 “棘门”又称“戟门”是指古代帝王外出,在住宿处插戟为门的地方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渭水条目记载:“咸阳外郭有都门 ,有 棘门 。 徐广 曰:' 棘门 在 渭 北。’ 孟康 曰:'在 长安 北, 秦 时宫门也。”可见这里所说的“棘门”在长安城北面的渭河以北,是秦朝时候咸阳宫的一道宫门。 关于咸阳宫《太平寰宇记》卷二十五载:“长安,盖古乡聚名,在渭水南,隔渭水北对秦咸阳宫,汉于其地筑未央宫"。可见咸阳宫在未央宫的对面,中间隔了一条渭河。未央宫在今天西安市未央区未央宫街道办西部,那么河对岸的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东部就应该是秦朝的咸阳宫。 唐宋时期咸阳城在今咸阳市渭城区摆旗寨附近。《长安志》卷十三、咸阳县条目记载:“棘门在县东北十八里"。依照方位判断,棘门大营应该在今咸阳市渭城区窑店镇牛羊村一带。
【汉文帝劳军】 大战在即,汉文帝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驱驰而入如无人之地,将军及其属下都骑着马迎送。来到了细柳军营,但见官兵持戈带甲,戒备森严。皇上卫队长说:“皇上驾到。”营中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将军令,无诏不从天子命。’” 于是汉文帝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周亚夫:“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接令,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劳军完毕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周亚夫过于狂妄。唯汉文帝感叹地说:“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周亚夫,真将军也。” 由于匈奴没有打到长安城,京畿三大营的战力没有经过考验。但是汉文帝看人的眼力还是十分老辣,七国之乱,周亚夫带兵平叛,数月而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