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瑛教授一文总结新版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内科治疗亮点

 生物_医药_科研 2019-05-19

编者按: 2019年CSCO指南大会已于4月26~27日在南京市盛大举行,该会议分别公布了各大肿瘤领域的CSCO指南,为中国临床医生带来了新的诊疗准则。其中,在结直肠癌(CRC)的CSCO指南中,内科治疗迎来了较为显著的变化,靶向及免疫治疗带来了新的治疗策略。为此,《肿瘤瞭望》特邀采访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袁瑛教授,针对结直肠癌的CSCO诊疗指南进行了解读。

袁瑛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袁瑛教授指出,今年的CSCO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的更新主要集中于内科治疗方面,概括起来分别包括以下几点:

1

对于潜在可切除的晚期CRC患者及晚期姑息治疗一线的CRC患者而言,本次CSCO指南将原发灶于左半结肠或右半结肠的分层因素首次纳入,这有利于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理解原发病灶对于治疗药物选择的重要性。

2

在姑息组的三线治疗中,基于FRESCO研究,本次CSCO指南新增了呋喹替尼作为治疗手段之一,并且为IA类推荐。该药物是2018年11月在中国新上市的口服型小分子VEGFR-TKI,在CRC患者的三线治疗中,FRESCO研究显示:呋喹替尼较之于安慰剂而言,显示出总体生存期(OS)及无进展生存期(PFS)的延长,疾病控制率(DCR)也更佳。

3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首次出现于CSCO结直肠癌指南中,其针对的患者人群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的CRC患者,定位的治疗线数为≥2线。

4

对于BRAF V600E突变的患者二线及以上治疗,新增伊立替康+西妥昔单抗+BRAF抑制剂维莫非尼的联合治疗方案(推荐级别为Ⅲ类)。

 (来源:《肿瘤瞭望》编辑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