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清家具中罗锅枨造型的演变

 经天纬地国学馆 2019-05-19
        罗锅枨是在明清时期的桌椅凳榻类,特别是桌案类家具中经常出现的造型之一,它也是判断家具年代的一个重要参考依据。
        在传世的明清硬木家具中,罗锅枨加矮老、卡子花的结构造型相当普遍,其中不少被各种学术著作定为明作家具的经典。然而,由于存世的明清硬木家具体系的历史纵深不足,导致其造型的源流演变并不很清晰,笔者通过多年修复明清漆饰家具的实践体会,明显感到这种造型的年代相对较为晚后。
        带着这个疑问,笔者检索了大量的明代刻本插图,尚未看到一幅绘有带罗锅枨加矮老、卡子花家具的图像。因此,笔者对于某位前辈学者隐去“清宫”之名,用清代宫廷画册《清宫珍宝百美图》(注)来论证明代家具和陈设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这与不能使用明代画家唐寅仿画的《韩熙载夜宴图》来论证五代时期的家具和陈设是一个道理。而且,该学者在临摹《清宫珍宝百美图》中的条案(图1)时,在罗锅枨的卡子花旁又添加了矮老(图2),一些跟进研究的学者对此纷纷转引,深信不疑(图3),造成了明清家具信息资料紊乱的结果,断代研究长期难有进展。我们在充分肯定和尊重前辈学者成就的同时,也要看到他们的学术理论限于当时的客观条件所存在的历史局限,从而更加珍惜和把握当前实物和史籍资料空前丰富的大好机遇,严谨论证,勇于突破,科学地发展和完善明清家具研究的理论体系。
        笔者认为,在宋、元时期,家具的腿间流行用直枨加固。明代时,除了用直枨以外,还流行用顶牙罗锅枨加固,其拱顶与牙板相抵,变平行支撑为三角支撑,更加牢固。在明代家具中,罗锅枨下移者较少,而罗锅枨加矮佬、卡子花者则尚未流行。下移罗锅枨的装饰性强,富于变化,但力学强度则逊于顶牙罗锅枨,它广泛流行于家具较少移动的清代,并在清代前期与仿竹、藤家具的劈料作、裹腿作等工艺造型相结合,形成了苏作明式硬木家具显著的风格。
      (图4)的朱漆酒桌,高85厘米,长98.5厘米,宽49厘米,出自晋南。其造型为平面无翘头,带拦水线,冰盘沿,牙板瘦窄,插肩榫式剑腿,前后设顶牙罗锅枨,两端设双直枨;牙板与腿的边沿皆起灯草线,腿面饰双线,短枨打洼铲委角线。其高拱弧形顶牙罗锅枨为独木制作,呈现明显的三角支撑作用,设计具有早期性,综合其它因素分析,应为明代早期制作。从山东鲁王朱檀(1370——1411)墓出土的一件朱漆酒桌(图5)也表明,顶牙罗锅枨的造型在明代早期的高档家具中已经流行了。
       (图6)的铁力木方桌,高83.5厘米,长93厘米,宽90厘米,出自广西。其造型为冰盘沿,牙板束腰一木连作,平插榫罗锅枨,内翻小马蹄足,木质风化,包浆老辣。它的罗锅枨下移,两端用平插榫与桌腿连接,雅昌网友堂主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指出,这种结构的年代风格较早,笔者十分赞同。明代家具的罗锅枨多上抵牙板,两端则平插在腿部;清代家具的罗锅枨多下移,两端逐渐流行用格角榫与腿部相接。这张方桌就是过渡时期家具中的典型标本,综合分析,应为清代早期制作。
      (图7)的花梨木嵌石面长桌,高88厘米,长126厘米,宽58厘米,清宫旧藏。其造型为桌面攒框镶大理石心,冰盘沿,带束腰,拱肩直腿,内翻高马蹄足,腿间设曲尺状罗锅枨加矮老。它的罗锅枨由五截攒成,两端用格角榫与桌相接,就牢固度而言,装饰性远大于实用性,综合分析,此桌的制作年代应为清代前期,晚于(图6)的铁力木方桌。
        明清家具上的罗锅枨造型是重要的年代符号和座标之一,再结合与家具其它因素的综合考量,实物年代的判断出入就不会 过于悬殊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