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业科技:全球市场规模超过4200亿元,将掀起第一产业信息化浪潮

 东西二王 2019-05-20

来源:兴农-资治网

原文链接:农业科技:全球市场规模超过4200亿元,将掀起第一产业信息化浪潮-资治网

伴随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众多领域迎来了深刻变革。然而,作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根本保障,农业这一传统行业一直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方面相对滞后,导致资本市场关注相对较少。实际上,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概念持续火爆的同时,我们发现,农业行业也正全面拥抱新兴科技,掀起信息化浪潮。

根据我们测算,2023年全球农业科技市场规模有望超过4200亿元,我国市场规模有望超过1500亿元。本篇报告将深入解析农业科技各大领域,并借鉴海外经验,结合国内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展望行业发展机遇。

1、制约瓶颈逐步解除,行业爆发值得期待

农业科技(Agricultural Technology)特指“与农业紧密结合的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科技手段与平台”。根据CB Insights披露数据,农业科技领域虽然总体融资规模不大,但增速却很快。尤其是2017年第一季度,农业科技领域实现超过50宗投资,获得2.16亿美元资金,和去年同期比增长近三倍,是目前该领域投资最活跃的一个季度。

2017年全球范围内农业科技领域交易数量的增加和投资规模的扩大,或标志着该行业正进入一个投资转折点。

然而,当我们将目光进一步聚焦国内,则会发现中国的情况与海外形成鲜明对比,农业科技领域投融资金额与数量在2016年呈下降趋势。

我们对资本市场中介机构和投资人进行了访谈并得出结论:2016年下滑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是2015年二级资本市场的不景气对一级市场投融资产生负面传导效应;另一方面是国内资本市场对农业科技项目的关注度相对较低,对农业科技潜力认识不足。

兴农-资治网

事实上,我国农业的迅速发展正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推动农业科技的快速发展与应用:

2、对比海外,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可提升空间巨大

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信息科技的发展,农业逐步发展进入新的时代。一方面,将先进设施、物联网与农业相结合,打造精准农业(Precision Agriculture),帮助农业减少农资投入,同时优化产量;另一方面,通过大数据技术、农业管理系统(FMS)打造数字农业,指引农户进行全局与前瞻的相关决策。

兴农-资治网

基于Statista对于农业科技各领域的市场空间估计,以及各领域的历史增长率情况,我们对五年后全球农业科技的市场规模做了简要测算。据测算,中国第一产业科技含量将接近全球平均水平。同时,参考中国农业GDP占全球农业GDP的比重(2017年为33.95%),并综合考量各细分领域发展水平的不同,我们估算中国的智能农机与机器人、无人机植保服务、农业物联网、植物工厂和农业大数据等板块占全球农业科技市场比例分别为34%、45%、34%、30%和30%,市场规模分别为581、556、227、134、62亿元。将以上市场规模加总,我们预计2023年国内农业科技市场规模达到1560亿元。

我们对全球范围内诸多区域进行考察,并选取农业科技采纳率较高的美国、以色列、欧洲、日本等国家发展特征进行了比较,并对重点公司进行了梳理。

比较而言,中国农业基础薄弱,自然环境较差,使得各个新技术公司不太愿意涉足农业领域,导致中国的农业科技企业较少。而且,中国农业科技的融资情况也并不理想。根据First Round Capital的调研,创业者认为农业科技领域被低估的比例达到57%,是所有技术领域中最高的,同时也是更值得关注的领域,因为新技术正在使农业更高产、更具可持续性,也将在全球的城市化过程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兴农-资治网

我们认为中国的农业科技公司较少、发展较慢,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机遇在于行业竞争压力较小,而市场潜力巨大;挑战在于中国农业国情复杂,农业科技的发展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

3、农业科技行业重点细分领域解读

根据发挥作用的不同,我们将农业科技划分为农用无人机、农业物联网、植物工厂、智能农机与机器人、农业大数据管理五个领域。

根据每种细分领域的发展状况,我们对其生命周期做了简单整理:

兴农-资治网

我们以农用无人机作为案例解析(农业物联网、植物工厂、智能农机与机器人、农业大数据管理可参见报告):

飞防植保与遥感监测是主要切入方向。据新思界的数据,2015年我国仅有植保无人机2324架,到2016年6月增长到4890架,成为全球农业植保机保有量第一的国家。根据我们测算,包括设备制造和服务,2023年我国无人机植保的市场规模可达556亿人民币。

无人机在植保领域存在先天优势。相比农业植保采用拖拉机和固定翼飞机作为喷洒农药的方式,无人机的作业高度更低,适应更加复杂的地形,同时节省了劳动力。根据应用领域和产品形态的不同,我们将无人机公司划分为四个细分领域:

无人机在农业领域的另一个重要用途则是遥感监测。无人机遥感具有影像分辨率高、机动灵活、成本低、实时等特点。例如,在病虫害勘察方面,利用无人机结合先进的传感器对病虫害进行准确监测,并用计算机对数据进行处理,可以获得最佳的防治策略。

4、国内农业科技有望沿中国特色实现快速发展

农业科技作为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的手段,受制于地形、作物类型、技术发展程度、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也呈现典型的区域化特征。我们预计,中国农业规模化发展将于5-7年后实现,未来中国将形成以平均面积为500亩为主的中等规模化农场集群

兴农-资治网

金融服务有望成为农业科技突破口

首先,金融是农户的强刚需,但农业金融亟待完善,处在爆发的前夜。其次,金融可以直接触达个人用户,更容易打造农业科技生态全景,并进一步对产业链施加更多影响。另外,农业金融可以更快速地切入其他产业链,金融手段通过风险收益匹配可促使农业科技真正落地。

以农分期为例,在善用金融这一杠杆撬动产业链的基础上,农分期不断深化上下游服务,尝试打造完整的“金融 农业 互联网”服务平台;在此过程中,也加速了植保无人机、农资电商、农活外包APP等科技手段的推广。

电商等新型销售渠道优化农业产业链

根据产品与模式的不同,与农业有关的电商形式可以分为三类:农资电商、农产品电商、农村电商。其中,农资电商为农户购买农资提供便捷服务,农产品电商通过电商渠道进行农产品的销售,两者通过减少销售渠道环节,分别解决了农户种植难、销售难的痛点,有望快速爆发。而农村电商则主要针对农户消费需求,需要建立在农村物流条件改善、农民消费需求升级的基础上。

我们估计,我国农业实现规模化后,其背后的经济模式决定我国农业科技的应用将以B2B2C 模式为主——农业科技公司把产品销售给第三方服务机构,再由他们服务于终端农户的专业分工模式。

兴农-资治网

目前,我国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已比较全面地覆盖了农业产业链上下游。根据农业部数据,随着现代农业深入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也加快发展,各类服务组织数量已经超过115万,服务领域涵盖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各个产业,涌现出全程托管、代耕代种、联耕联种等多种服务方式。

综上所述,中国的农业科技尽管仍然面临诸多瓶颈与问题,但行业有望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具有中国特色的跨越式发展。

5、中国农业科技的发展路径与行业趋势观点

结合农业科技的发展情况以及我国现实情况,我们认为在投资上布局农业科技,应关注行业上下游发展的趋势,即农业上游呈现规模化、专业化、数字化三大发展趋势;下游呈现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三大发展趋势。

具体细分领域而言,我们看好农业金融、农产品电商龙头和以农业无人机为代表的智能农机设备和服务提供商。同时建议关注具有数据优势和农业物联网布局的企业,这为农业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数据基础。同时我们认为未来几年中国农业科技领域的投融资和并购交易的频次将会快速提升,资本将助力农业科技高速发展。

兴农-资治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