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家长的普遍心愿。 但有时候,家长把全部期望都放在老师身上,反而会给老师造成压力。 每个老师,都希望能够孩子能够成才。 但老师的能力毕竟有限,没办法兼顾所有孩子,也没办法满足所有家长的要求。 只有当家长也参与进来,担负起教育孩子的重要责任,孩子才能成长成才。 那么,家长能够做些什么呢?以下分享5点建议。 1 孩子犯了错 首先要做的不是怪老师 孩子犯了错,闯了祸,家长第一时间应该找出问题,而不是责怪老师。 闯到学校将老师骂一顿,只会伤了老师的心,从此再也不管孩子。 直接跑去教育局投诉老师,只会赶走一名负责任的老师。 如果不从孩子身上找问题,孩子就会变得越来越任性,甚至连家长都管不住了。 首先,家长应该相信,孩子犯了错误,老师也会自责和难过。 老师自然会教育孩子,但他们的方式和家长不同,更多是通过惩罚让孩子知道错误,得到教训,从而不会再犯。 就好像孩子不做作业,老师罚他们留堂补做作业; 孩子在学校打架,老师训斥他们,并让他们写检讨。 这样的惩罚或许严格,但也正因为严厉,孩子才知道不能这么做。 因此,家长应该理解老师,宽容老师,给老师留下好印象,日后也会更加用心地教育孩子。 冷静下来,和老师沟通,一起为孩子的教育出谋划策,才是家长最该做的。 2 孩子成绩不好 问题其实有很多方面 每个班级既有尖子生,也有差生,使得大多数家长极为头疼。 “我家的孩子并不笨,怎么成绩这么差?” 可就在同一个班级里,老师是一样的,上的课是一样的,为什么孩子的成绩差距这么大呢? 这就说明问题不是出在学校里,而是出在家庭里。 如果孩子的成绩确实一直在中下游徘徊,那么家长不妨先回顾孩子在家学习的情况: 够不够自觉主动? 作业是不是都会做? 学习时间会不会太长或太短? 再反思自己平时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完全不管孩子的学习? 给他施加了很大压力? 经常骂他“又蠢又笨”? 有教育专家指出,家长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孩子的学习。 家长发现孩子成绩差,首先不该怪老师不会教,而是看看孩子到底会不会学,自己有没有做好引导。 老师都是专业出身的,他能够帮助孩子解决学习问题,但未必能及时发现问题。 这就需要家长的配合,多观察孩子的学习状态,及时发现问题,让老师帮忙找方法。 指责只会造成隔阂,沟通才是加强家校合作的桥梁。 3 孩子态度不好 家长更应该多花心思 成绩始终拔尖的孩子,几乎不用别人操心,但成绩差的孩子却完全相反。 他们不爱学习,不愿做作业,不好好听课,甚至不想上学。 发现孩子厌学了,家长应该尽早警惕,知道这是孩子的学习态度出问题了。 骂是没有用的,家长必须放低姿态,更加用心,才能帮到孩子。 主动和孩子、老师沟通,确定孩子究竟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还是学习上遇到什么问题。 如果只是学习上的问题,那还好办,如果是心理上的问题,就一定要更加重视。 放下家长的权威,像朋友一样跟孩子聊天,让他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 如果孩子觉得学习十分困难,那就帮孩子减轻负担,暂时降低要求。 如果孩子是对家长不满,觉得爸爸太严厉,妈妈太唠叨,那就改变自己的辅导方式。 在言语上,点到即止即可,孩子能听明白的。 在要求上,设立小目标比大目标更可行,也不会给孩子造成太大压力。 多花些心思,孩子就会感受到父母的用心和体贴,学习得更投入。 4 孩子习惯不对 再怎么努力都是无用功 比起学校学习,家庭学习更能看出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如何。 在学校里,所有孩子同时上课下课、进行锻炼,完成作业,学习时间是经过科学验证的,学习效果也有保证。 可回到家里,不可控因素就多了。 首先是客观的因素。如杂乱的房间、嘈杂的氛围、到处都是零食和玩具的诱惑等等。 这些都很难让孩子集中注意力。 其次是主观的因素。一来,孩子的自觉性不足,回到家后一般都不想学习。 二来,家长不够严厉,也会纵容孩子偷懒,不学习。 三来,没有他人的督促和指导,孩子慢慢会形成一些坏习惯,不利于学习。 因此,家长不能只顾着让孩子“好好学习”,却忘了纠正他们的学习行为和学习习惯。 优秀的成绩,来源于规范的学习行为,以及恰当的学习习惯。 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知道如何让孩子放下玩具马上去学习,也知道怎样的作息时间和学习习惯适用于孩子。 提前帮孩子建立好学习基础,孩子将能受益终生。 5 孩子的学习需要 家长更应该配合 对于学校、老师和家长三者的关系,很多家长因为不了解,制造了许多误会。 甚至,耽误了孩子的学习。 哪怕学校和老师在教育上承担了主要责任,家长也需要认真配合。 如学校不让孩子带手机,正是担心手机分散了孩子的注意力。 不管家长是否赞同,最好还是遵守学校规定,配合学校工作。 这既有利于减轻学校的工作负担,也是为孩子着想。 孩子是自己的,家长以主动的姿态参与到教育当中,才能尽最大可能为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 就拿参加家长会来说,这不是学校的无聊任务,反而是为家长提供了解孩子的好机会。 能参加就参加,有疑问就尽管提问,你只有主动了解,才能知道孩子学得好不好,有没有进步。 孩子最终成为什么模样,是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共同决定的。 不配合学校工作,不与老师沟通,那么学校和老师就很难把握好分寸,自然也很难因材施教。 教育不是服务行业,相反,教育是一个十分专业的成长型行业。 对待老师最好的态度是尊重和信任,激活老师内心的爱,他就一定会更用心地对待孩子。 给予孩子最好的教育是陪伴和引导,了解孩子真正所需,他就一定能健康快乐一直成长。 只有当家长、老师和学校配合好,孩子才得到最好的教育合力,真正成长成才。 |
|
来自: 昵称cZwA4 > 《2019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