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蜉蝣 龙应台曾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但是有太多父母,对孩子迟迟不肯放手,用以爱为名的锁链锁着孩子,不允许孩子走出自己的人生。 父母的爱,如果过界了,那么对孩子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1 在孩子的教育上不过界 一位从教30年的老师说: 刚参加工作时,有一个孩子上课不听讲,课堂不认真做题,放学不写作业,考试不及格。 被他摁倒在桌子上用板凳腿痛揍一顿,再犯再揍,学期结束,语文90多,数学及格,家长到学校找到校长,生拉硬拽的把这位老师请到家里吃了顿饭,感谢老师对他孩子的管教之恩! 2010年,课间操有一个孩子不认真站队,这位老师拉了孩子胳膊一下。 下午,孩子的母亲,叔叔,和孩子的干爹以及其他所谓相关人员十余人到老师办公室大吵大闹,说孩子浑身疼痛,已卧床难起! 十多人对这位老师殴打辱骂,最后把老师从困境中解救出来的是闻讯赶来的班主任和政教处的两位女教师。 现在,这位老师表示:我只能“看”孩子!这就是教师的悲哀! 这位孩子的家长,在孩子的教育上已经不只是过界了,你以为在这件事上受害最深的是被殴打辱骂老师吗? 不是,受害最深的是这个孩子。 在这件事过后,请问有哪位老师还敢管教这个孩子?为了明哲保身,老师们只会选择对这个孩子视而不见,老师不管孩子,不闻不问的冷暴力,才是最可怕的教育。 古语都说,严师才能出高徒,老师不敢批评学生,不敢管教孩子,当受其害的就是孩子。 而有远见的家长,从来不会过分插手老师对孩子的教育,因为老师对孩子是用心,期待孩子更好,才会扮黑脸批评孩子。 教育应该是一种安静的支持关系,老师和家长各司其职,前者负责学校教育,后者负责家庭教育,互不打扰,但又彼此支持,这才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 2 在孩子的独立上不过界 “乖,听话!” “来,宝宝再吃一口~” “这个你不会,还是我来吧!” “我都说过了,你为什么不听?” “不要自己倒水,小心烫手!” “跟着我,别乱跑!” “你管好自己的学习就行了,其他事你就别操心了!” 这些话是不是很熟悉,这就是父母的口头禅,太多父母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是这种密不透风的爱却剥夺了孩子的独立能力。 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也不可能保护孩子一辈子。 你现在追着给孩子喂饭,生怕孩子自己吃饭吃不饱,但是总有一天孩子要长大,要上幼儿园,幼儿园的老师不可能一个一个追着孩子喂饭; 你现在每天给孩子准备好衣服,甚至帮孩子穿衣服,孩子已经十几岁了,却从来没洗过一双袜子,但是孩子要上高中,上大学,以后还要工作,总要自己学会洗衣服; 你现在什么活也不让孩子干,孩子不会打扫卫生,不会整理东西,不会做饭,生活完全不能自理,那等以后孩子工作了,你也一直陪着他吗? 没有不会长大的孩子,没有不会老去的父母,孩子的独立能力,也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而然就会了的,而是需要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学会放手。 让孩子学会笨拙的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孩子跌跌撞撞的走向他自己的人生。 父母是孩子的保护神,但是真正的保护从来不是把孩子关在温室里,而是让孩子有面对暴风雨的能力和勇气。 3 在孩子的交际上不过界 孩子没朋友时,父母寝室难安,担心孩子被孤立,担心孩子太孤单,孩子有一大堆朋友的时候,父母又夜不能寐,担心孩子遇到坏朋友,担心孩子被带坏。 在孩子的交友问题上,父母总是很纠结,管,会让孩子反感,不管,孩子交到坏朋友怎么办?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把握一个度。 孩子年纪小,的确有很多事情不懂,但是父母应该帮助孩子成长,让孩子明白如何正确的和朋友相处,而不是独断专行的替孩子做决定,帮助孩子筛选朋友。 有一次,小侄子和他最好的朋友打架了,头都打破了,嫂子看着小侄子头上的伤口,又心疼又气愤,勒令小侄子不许再和那个孩子来往。 过段时间,嫂子向我抱怨,小侄子又和那个孩子好得如胶似漆,两人天天在一块玩耍。 嫂子也不好意思直接对那个孩子说,你以后别和我儿子玩了,只能背后让小侄子不许和他玩,但是小侄子根本不听。 这时候小侄子说话了:“妈妈,我不喜欢李阿姨,她每次见我都要问我学习怎么样,可是你总是和她一起去逛街,我也没说你不许和她玩啊。” “而且我们小孩子打架很正常,打完架为什么不可以和好呢?” 嫂子顿时哑口无言。 你看,其实父母总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什么都需要自己操心,其实不是这样的,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世界,在他们的世界里有他们自己的规则。 对于成年人来说,两人闹掰了,那就是老死不相往来,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打架闹矛盾很正常,但是打完架依旧可以和好做好朋友。 所以,在孩子的交际上上,父母不要过多的干涉,不要用成年人的复杂去要求孩子的世界。 父母应该做的,是孩子最信任的伙伴,在孩子需要时,能给出孩子安心的答案,在孩子构建自己的世界时,不阻碍孩子。 4 在孩子的个人意识上不过界 纪伯伦说: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有太多的父母,以爱为名,绑架着孩子的思想,控制着孩子的人生。 带孩子去游乐园,孩子却对树下的蚂蚁感兴趣,于是父母强行抱走蹲在地上看蚂蚁的孩子,说:“别玩虫子,多脏啊,妈妈带你去坐旋转木马!” 孩子是个假小子,成天就爱在外面疯玩,喜欢一切男孩子喜欢的东西,于是父母把孩子送去学舞蹈,学钢琴,当孩子反抗时,父母说:“我们都是为了你好,你看你现在,哪有女孩子的样子?” 再后来,孩子上大学了,心仪的学校在很远的北方,父母坚决不同意:“离家那么远,我们不放心,我们本省的学校不就很好吗?离家还近,以后也好找工作。” 曾经看过这样一段话:
任何一个家庭,当父母以爱的名义,强行绑架孩子的人生,这个孩子不会感受到发自内心的幸福感,更别说有大的成就。 虽然在父母心中,孩子永远是孩子,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诉求和心声,不需要父母替他们承担人生的选择。 一直被父母掌握的人生,永远没办法独立,被父母强势压制的孩子,习惯于软弱,一事无成。 最后,把杜江送给嗯哼的那首诗送给所有父母: 你不是我的希望,不是的 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我那些没能实现的梦想还是我的 与你无关,就让它们与你无关吧 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 那梦里,不必有我 我是一件正在老去的事物 却仍不准备献给你我的一生 这是我的固执 然而我爱你,我的孩子 我爱你,仅此而已 |
|
来自: 昵称cZwA4 > 《2019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