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每逢年节走亲访友送礼是常事,可送礼也有讲究,最大的禁忌就是不能送钟表之类的东西,原因就是“送钟”与“送终”谐音,听起来不吉利。可是乾隆皇帝却一生被“送钟”N多次,他不仅欣然接受,还连声说好。如此爱面子、讲排场和避忌讳的乾隆皇帝,怎么就对“送钟”不加以避讳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送钟”一词是中国独有的民间禁忌文化,说着各种语言的西洋人当然不懂。 在如今的故宫博物馆中,还收藏着大量乾隆时期由西洋人供奉的西洋钟,包括铜镀金转水法连机动大座钟、铜镀金象驮宝塔变花转花钟、铜镀金四方跳杠鸟音笼钟、以及铜镀金写字人钟等等,这些西洋钟都是当时西洋人的匠心独具之作。 在现代人的观念中,“送钟”的禁忌已经根深蒂固,并认为是古时流传下来的说法。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送钟”等于“送终”的说法来源于相声作品《别扭话》,其中就有“送钟”意为“送终”的说法,由于二位大师名气响亮,“送钟”的禁忌也便流传开来。 “钟”的表盘上是由时针、分针、秒针组成的,秒针每走六十步,分针跟着动一下。在古人的眼中,这种设计非常神奇,所谓的“步步走字”就是由此而来。正是由于钟表的一直“行走”,才让古人寄托了时时刻刻高升走运的美好愿望。 古人在观察钟的时候也领悟了不少道理,秒针每走一步,代表着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些,它一直在向前行进从未回头。也正是这种特殊的现象,也让古人对其有了辞去旧时光,迎接新未来的寓意。 由此可见,古人“送钟”都是大礼,并非我们所想的那般“不吉利”,所谓的“送钟”等于“送终”的说法并不科学(最重要的是,在清朝时代,钟表刚刚兴起,很有可能还没有送钟等于送终的忌讳),这只是民间以讹传讹的谣言而已。换句话说,身处于21世纪的我们,更应该破除这些无稽之谈,为对方送上我们最真挚祝福的礼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