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引发的杂谈

 沧海一粟1951 2019-05-20
《红楼梦》引发的杂谈最近迷上了《红楼梦》,每天要看上2个小时才肯罢休。13年看过一半,当时是借的朋友的书,可能惦记着赶快看完还给朋友,看书时囫囵吞枣似的,这样恶性循环下来,里面的内容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不知不觉间,就看不下去了。
以前不知道是哪个老师说过:少不看红楼,老不看三国。当时是这样解释的,说《红楼梦》竟是讲的一些儿女情长,不太适合小孩子看,而《三国演义》讲的竟是一些争权夺势,勾心斗角。俗话说:“姜还是老的辣!”本身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老人经历了一生的起起伏伏,老一辈吃过的盐比我们年轻人吃过的饭还多,这也是在变相的称赞老人的智慧。年老了,当是安享晚年的时候,实不该去看这书,看完之后不免有扰乱心性之疑。这个说法不敢苟同,凡事没有绝对。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正是如此吧!之所以提到这句话,只是想说《红楼梦》这本书的影响是多么深远,热爱文学的人是必看此书的。
这段时间静下心来去细细品读曹雪芹的智慧,感觉如饕餮盛宴,回味无穷。看到了三十多回,暂且来谈谈红学的智慧。绛珠仙草以还泪之说化身林黛玉,整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或许有寄人篱下之悲,或许有想爱而不得之无奈。在我眼中,不太喜欢林黛玉这个人物的性格,她这个人物放在现代来说也不会太讨喜罢,太小家子气,动不动以泪世人,说话太尖酸刻薄,喜欢与不喜欢全表现在脸上。也许会有人说这样的人物活得很真实,不做作,不过我觉得还是会有点以自我为中心的感觉。不想一味地去贬低世人眼中的林妹妹,她的才情还是折服了我,在贾府四春,薛宝钗,贾宝玉等等这样一些姐妹兄弟中,颦颦的才华是最高的。黛玉葬花那段场景仿佛深入其中,花瓣凋零寓意着黛玉的身世飘零,那个场景放在黛玉身上是最美的,无论是多么美的女子再去效仿她都无疑有东施效颦之感。
在清代,还是封建社会,跟现在完全不能比。曹雪芹十年磨一剑,用它的笔刻画出了一个个旧社会中的奇女子,那些奇女子放在现代好好培养,哪一个都会是巾帼英雄,无奈生在一个万事不由自己做主的时代。可悲可叹!用一句话形容曹雪芹的成就,少了红楼,我们就少了一份对清代封建社会的深刻认知。不静下心来看此书,你可能体会到的只是一个大家族是如何没落的,就像看一段野史,就像看一本普通的小说,看完之后也不过如此。可是,如果你静下心来慢慢体会,你可以看到有些才情是现代的人无论修炼多久也是比不上的。《红楼梦》第七回中说到,宝钗患了一种病,是从娘胎里带来的一股热毒,犯时出现喘嗽等症状。一个和尚给宝钗说了个“海上仙方儿”,这种药叫“冷香丸”。自打宝钗服用后,倒也灵验。书中记载冷香丸是将白牡丹花、白荷花、白芙蓉花、白梅花蕊各十二两研末,并用同年雨水节令的雨、白露节令的露、霜降节令的霜、小雪节令的雪各十二钱加蜂蜜、白糖等调和,制作成龙眼大丸药,放入器皿中埋于花树根下。发病时,用黄柏十二分煎汤送服一丸即可。考“冷香丸”一方,一籍未见记载。即或作者杜撰之笔,但其处方遣药之意,亦颇有耐人寻味之处。这段场景只是贾府中一个很寻常的场景,细细想来,作者也是用心良苦,用二十四节气的应景之物来做成一粒冷香丸,要天时地利人和啊,比诸葛亮的借东风更加耐人寻味。一个小小的片段就反映了薛府的家大业大。有一种写法叫夸张,曹雪芹用在这里再适合不过,完全没有牵强的感觉。当你读《红楼梦》,佩服里面那些虚拟人物的才情时,你会更佩服曹雪芹的文采,因为这些人物的博古通今,诗词歌赋,每一句惊人之言,都是出自曹雪芹之笔啊!
虽然这本书还没看完,上过高中语文课的都知道,真正的《红楼梦》只有80回,后四十回为程、高两人整理,写作风格已经跟曹雪芹大相径庭。虽然很是缺憾,不过还是有一种缺憾美罢!越来越多的红学爱好者开始去研究《红楼梦》背后的学问。曹雪芹后半生贫病交加,痛失幼子。他并没有在生前因为他的创作享受到任何名利上的快感,去世多年后,竟然成了文坛的一股清流。这又让我想到了画家梵高,生前,他的画没有一个人懂得欣赏,大家认为他的画离经叛道,不走寻常路,人们看不懂他的画,而当一个天才之星陨落之后,他的画出名了。这些类似的事情真的是一个很大的讽刺。
不得不反思,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什么都讲究快,快餐,连文化都是速食文化。市面上很多流行的作品并不是作者笔耕不辍,用心一遍遍的去修改,完善而产生的,而是在一个个主编的催稿下完成的,有甚者一个月的时间都可以出一本书。也许有人会说,一个月出一本书那证明人家确实有这个能力。容我张狂,这样的速食文化还能维持多久,也许掀起这一股狂潮之后,马上一个浪头就会把你拍死在沙滩上了。总有一些人是用心的在经营他的作品,这样的作品有深意,过去多年之后,依然会有人提起,这样不是很好吗?经典就是经典,是不容逾越的。
电视剧《孤芳不自赏》一上映,满屏都是槽点,有人怀疑演员的演技,满屏的抠图,更有甚者爆料,主演在剧组就呆了2天。不得不怀疑,这样速度而出的作品还能不能看。总有一些演员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在演戏,每一部戏都是对自己演艺路上的一个交代。这里不得不提的是林依晨,一直很喜欢她,零绯闻,零差评,演戏是她的工作,她用心工作,认真生活,对于自己一直是高要求,与她搭戏的男明星都会红。真希望每一个演员都认真对待自己的作品,每一个作家都不会辜负读者的期待,多研究,用心!
此刻突然很想提一下《中国诗词大会》里的红人武亦姝妹妹,才16岁,飞花令一环节,着实让我圈粉。当主持人说她在“月”字诗词上有重复时,她并没有慌张,而是以她那招牌式的笑容脱口而出的是《诗经》里《七月》的名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这个00后美少女满足了人们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一个人的气质里藏着的是:你看过的书,爱过的人和走过的路。武亦姝自我介绍里曾说过,她从小喜爱读诗词,只要是一聊到古诗词她就会抑制不住地兴奋:“我觉得古诗词里面有很多现代人给不了我的感觉。比赛结果都无所谓,只要我还喜欢诗词,只要我还享受诗词带给我的快乐,就够了。”她的这段话也说出了我的心声,有些东西,并不是想向别人证明什么,而只是深深地热爱!
在每个人的记忆海洋深处,都有一座收藏着时光,却被时光遗弃的孤岛。那里没有风雨,没有苦涩,也没有伤害,只珍藏着所有的快乐和温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