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张雯雯 少年商学院新媒体部 每天一节50分钟的体育课 说到体育课,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体验——在小学一周能上两节真正的体育课就觉得很不错了,到了初高中更是逐步递减。 然而,有一所北京的小学,从八年前开始,就开始“每天一节体育课”的作法,一直保持至今。这所学校便是清华附小。 2019年5月6日,北京市中小学体育改革推进会上,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介绍了学校体育育人的理念,“每天体育三个一”的作法迅速在网上引发称赞与热议。
这番重视体育运动下来,整个学校的综合成绩亮眼,还在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中,学生的优秀率达到了40%。 清华附小的作法,对比最近另一则新闻——湖北宜昌某中学一个班级的初中生做引体向上的体能测试,居然无一人及格全军覆没,实在引人深思。
从中显示出的国内越来越多孩子在各项体育测试中不达标,和所暴露出的身体素质差的问题,让人无法回避。 在很多学校普遍都轻视体育课的大环境下,体育课被边缘化以及被其他主科占用的现象非常常见;而孩子们仅有的空余时间也往往被很多家长用各种培训班塞满...... 这一次,清华附小在做的事也许应该引导我们思考,到底什么才是真正的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在今天为何如此重要 少年商学院曾和大家分享过英国伊顿公学的作法,在伊顿,每周体育课的学习和训练的时间长达23小时,差不多是文化课(30多小时)的一半。平均下来平均每天超过4个小时! 伊顿特别为学生设置了8门体育必修课和27门体育选修课。其中,8门必修课——赛艇、曲棍球、伊顿野地足球、田径、板球、网球、英式橄榄橄榄球等散布在春季课程、夏季课程和秋季课程之中。每位学生都要去学习和掌握。 清华附小和伊顿公学的作法,让我想起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教学理论代表人物卡尔·罗杰斯,他曾经将“全人教育”定义为,以促进学生认知素质、情意素质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为教学目标的教育。 可以说,好的体育教育是最接近全人教育的——除了能强壮身体,更能塑造进取的精神和健全的人格。 现在的孩子,几乎就是长期在家里或者课堂上学习,随着以后学习压力不断增大,没有一个好的身体还真的顶不下来。 而运动,除了能增进孩子运动的协调性和肌肉骨骼的发育,有利于锻炼健康的体魄以外,还能刺激大脑细胞彼此间的连接,能使大脑做好准备,愿意并且有能力去学习。(摘自哈佛医学院约翰·瑞迪教授《运动改造大脑》) 体育教育另外一个意义就在于,通过深入的运动培养,让孩子体会感受到每一项运动的拼搏进取的精神。无论是羽毛球,还是跑步,所有的体育运动都具有‘一定的竞争性’,这时除了需要在身体上吃苦,更要有愿意去争取和拼搏的态度,特别在比赛上,一切都要以进取为动力。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更是在《教育论》中,将体育、德育和智育放在了同等的位置,他认为体育不仅关系到国家的兴衰,战争的胜负和商业的成败,还是个人心智发展的基础。 正因体育对一个人身心方面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体育特长在国际教育升学背景下是作为一个重大加分项来看待。 在哈佛牛津等世界名校录取新生时,往往有近八成同学需要有着非常丰富的体育训练经验,而且之后的锻炼身体也会被视作大学期间最重要的项目之一。 从小开始,父母盯好这三件事 远比孩子考多少分更重要 再回到清华附小。据校长窦桂梅介绍,清华附小形成了“1+X课程”的成志体育教育课程体系,学校把小学六年分为三进阶进行构建:
体育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看来,真正好的体育教育,离不开三个方面。希望每一位家长朋友,从孩子很小的时候,更多时间和心力关注孩子的体育教育,而不仅仅是学习成绩,课外辅导班之类。 从小盯好这三件事,将可能影响孩子的一生: 1、小学二年级开始,确定一项运动爱好 幼儿园和小一阶段,可以让孩子多尝试各类运动。到8岁的时候,一定要和孩子一起确定一项Ta喜欢,可以给Ta成就感的运动,然后,先干五年再说!对,五年,是约定,让孩子在一路的拼搏与失败中,收获真正的体育教育精髓。 正如我一位朋友所说,当我们在跟孩子说,“你要勇敢、要坚持,你一定要有毅力”时,其实means nothing,根本什么都不是。没有载体的情况之下,所谓的坚持、所谓的勇敢,那对于孩子来说是毫无概念的一个东西, 2、尽可能到户外锻炼 室内运动诚然好,但户外运动往往更能给孩子陌生环境的挑战。像在具有浓厚体育文化的英国,户外体育训练更成为了孩子们的生活方式。 英国民间机构“国民信托”曾经整理过1700多名12岁左右孩子的“最喜欢的户外活动”,跑步、长途骑行、登山、山洞探险、野外夜行、在大海里游泳、攀岩、骑马等运动,都在清单上。户外运动,更能培养孩子的恒毅力,这一点是我最为看重的。 这些运动,能让孩子们更具有挑战地玩,并深度探索自己,培养独立品格与坚毅力。 3、培养孩子良性的体育社交也很重要 国外一项研究曾指出,适量的运动不但能提升儿童的体格及脑部健康,更能提高儿童的抗逆力及社交技巧。其实体育运动,一来有同伴一起练,会更从容,二来好的体育运动一定是强调恒毅力与团队合作精神的。中国孩子在小学阶段,社交与沟通,表达力等相对比较弱,体育教育是非常好的机会,所以一定不要让孩子只是自己练习。 太多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未来进入名校,成为社会精英。而对我来说,我首先希望孩子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一项能够影响他一生的运动爱好,和有一帮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有这三项,我相信他未来进不进名校,成不成精英,都不会过得太差。至少过得会很从容。 所以我欣慰看到清华附小每天一节体育课的作法一干就是八年。我希望有更多的中国中小学能够把体育教育当成头等大事。唯有运动塑造孩子完整人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