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修养之悟(22)

 村樵悟人生 2019-05-20

       《“义”要建立在道德修养之上》 或许受三国刘关张桃园结义的影响太深,不能同生但愿同死,似乎成为了后人讲“义气”的规范。“做人要讲义气”,也成为了众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不管是崇文者还是尚武者,如果被人认为不讲义气,就好象是自己的人品受到了极大侮辱一样。但什么是真正的“义”呢?“义”,从字面上讲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等意思。在儒家“五常”(仁义礼智信)次序中,排在第二位,足以说明其重要性,这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为何把“义”作为道德修养和价值取向的原因之一。

       所以说, 真正的“义”是建立在道德修养之上的,它体现在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义不屈节上;体现在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大义凛然上;体现在周文雍和陈铁军为革命事业肝胆相照的情深义厚上;体现在王进喜为甩掉我国贫油帽子而忘我工作的义无反顾上;体现在最美教师张丽莉为救学生而奋不顾身的义不容辞上。

        由道德修养孕育而成的“义”,不是酒肉朋友的虚假义气,不是没有原则、是非不分的江湖义气,而是明黑白、辨是非、有原则的大仁大义。故而,真正懂得什么叫“义”的人,一定会把“义”建立于包括遵守法律法规、维护社会秩序在内的道德修养基础之上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