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Voice:OK 手势惹来争议,因为它有了白人至上的含义

 昵称535749 2019-05-20
  • #Voice:OK 手势惹来争议,因为它有了白人至上的含义



这个手势确切的含义还是需要根据出现时的情况和语境判断。

一个 OK 的手势给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阵线领导人玛丽娜·勒庞(Marine Le Pen)带来了麻烦。

根据 BBC 报道,在与爱沙尼亚极右翼政党保守人民党(EKRE)议员鲁本·卡勒普(Ruuben Kaalep)会面时,两人摆出了 OK 的手势合照。由于 OK 的手势如今变得带有白人至上含义,这张照片随即在网络上引发了争议。

我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个手势有第二层含义。

玛丽娜·勒庞

要理解争议,还得从 OK 这个手势含义的演变开始说起。

2017 年,在右翼网络社区 4Chan 上,人们赋予了 OK 一个黑暗的含义——三根竖着的手指代表字母 w,而食指和拇指形成的圆圈象征着字母 p,合起来也就是 white power。

这本来是一个 meme 式的玩笑,但是在右翼力量的传播之下,它变得越来越真,最终成为了白人至上的宣言手势。新西兰造成 51 人死亡的恐怖袭击嫌疑人在出庭受审时就比出了 OK 的手势。

按照美国反诽谤联盟的说法:“到 2019 年,至少有些白人至上者已经不把这个手势仅仅看做反讽,而是真的在宣誓白人至上。”

但实际判断中,这个手势的含义还是要取决于具体情况。

到头来,它能够代表任何意思。

美国反白人至上组织南方贫困法律中心

而这次玛丽娜·勒庞和鲁本·卡勒普的合照之所以引起轩然大波,是因为爱沙尼亚保守人民党的两位领导人——Mart Helme 和 Martin Helme 父子——曾表示过白人至上的立场,在他们入职时,也比出了 OK 的手势。

Mart Helme 曾说,本土的爱沙尼亚白人正在被移民取代,而 Martin Helme 则说“我希望爱沙尼亚能够成为一个白人国家。”

这个手势引发的争议已经不局限在政坛。一名棒球粉丝因为在镜头里做出 OK 的手势而被芝加哥小熊队禁止入场,一名美国海岸警卫队的职员也因为这个手势而被撤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