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丹·罗斯加德:让科技改变我们的生活

 枫紫的世界 2019-05-20
     发布时间: 2015-11-24 11:31:50 编辑:crystal 来源: 城视窗 
近日,年少成名的丹·罗斯加德作为2015中国室内设计高峰论坛嘉宾,讲述其独特的“交互”设计情怀。“在同自然交流时,我们需要一种‘新语法’。”丹作为荷兰新锐设计师,在不到30岁的时候就获得了荷兰设计大奖,作品在泰特现代艺术馆、东京国立博物馆、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以及香港和鹿特丹的公共场合展出,引起巨大反响,如今致力于探寻交互而可持续的新世界 。



丹·罗斯加德在2015中国室内设计高峰论坛上演讲
 

  他设计的“雾霾戒指”,可以让一枚戒指为我们的城市净化了1000立方米空气;

  他设计的“第一所无雾霾公园”,可以让被污染的空气进入其中,就会被清洁;

  他设计的“时装”,可以随着心跳和体温增加变得透明;

  他设计的“沙丘”,可以根据人们走过的声音和动作做出反应,由数百条光纤组成

  他设计的“莲花”,可以随着箔纸随着呼吸的温度张开,像花朵绽放一样,一遇冷就会收缩;

  他设计了荷兰第一条发光公路,把梵高的名画《星空》幻化成发光公路,一条自行车道穿过梵高曾经生活、工作的地方……

  雾霾终结者:把雾霾变成宝石》

  三年前,Daan Roosegaarde来北京旅行,雾霾给他留下了挥之不去的印象。“我住在一家酒店的32层。周末,我还能透过窗子看到这座城市,往来的行人、行驶的车辆、树和林立的高楼。接下来的周二,北京就消失在雾霾之中,我甚至看不清一街之隔的景物。”Daan Roosegaarde表示,“在样的天气,小孩子只能在室内玩耍,外面的空气太糟糕了。蓝天成了奢侈品。尽管之前听说过北京雾霾,但亲身经历让我意识到:必须做点什么。”


这里是北京


这,这,这,都是北京

  回到荷兰后,Daan Roosegaarde和他工作室的15个员工开始了与雾霾的斗争。经过三年的研发设计,被命名为“零雾霾计划”(The Smog Free Project)的项目基本完成。

这是Daan Roosegaarde收集的浮尘颗粒

  每个雾霾立方体宝石是从每1000立方米大气中净化处理后制作而成,它看上去像一个内部漂浮黑色立方晶体的宝石。

  Daan Roosegaarde介绍,他们设计了世界最大的空气净化塔。7米高的空气净化塔由轻型材料和LED装置组成。它可以吸收周边的空气,通过其专利注册的创新式离子净化技术,空气中的超细微烟雾颗粒可以过滤并被收集起来。





这座高6.5米的空气净化塔每小时能净化3万立方米空气

  “空气净化塔耗电量很低,而且技术安全。经过过滤的空气在塔的侧面吹出,吹出的风会形成高压的”零雾霾区“。我们预计,那里空气会比城市其他地方雾霾颗粒含量低75%。” Roosegaarde说道。

  外观是白色百叶窗结构的空气净化塔,可以吸入被污染的空气,经过净化后再将干净的空气排出。

  这个想法来源于已被医院普遍使用的基于离子技术的净化装置,Dann和他的团队用轻型材料和LED装置,捕捉空气当中的PM2.5颗粒。

  由于空气中雾霾颗粒42%的成分是碳,所以Daan Roosegaarde突发奇想,将净化塔收集的雾霾颗粒压缩成“黑色宝石”,这些宝石可以制作成个性十足的戒指。他预计制作一颗“黑色宝石”需要净化1000立方米的空气。“当然,如果净化塔在空气更差的城市工作,我们就能收集到更多的雾霾颗粒,也就能制作更多的宝石。”他说道。

  Dann表示,这一命名为“零雾霾计划”的项目“可以在一天之内安装完毕,由于采用轻型材料,因此运输也相对方便和快捷”。

空气净化塔利用静电场将漂浮的雾霾颗粒吸附

  空气中的污染物被吸出来之后,会变成黑色的粉状物。这些黑色的杂物会被收集到一个机器里,被加工成珠宝。目前,Roosegaarde已经做出了两个成品。其中一个成品是中间嵌有一块煤的玻璃。另一个是被加工成了假钻石的雾霾粉末。

这些颗粒物中有百分之四十二都是碳,Dann突发奇想,为什么不把这些碳压缩做成黑色宝石呢?

  大概需要净化1000立方米的空气,来制作一颗“钻石”。“戒指代表着承诺。戴上这个戒指,代表着你为美好环境而努力的承诺。”



  想要支持此项目的人可以在kickstart上花5欧元预定一个由空气净化塔收集的颗粒物压缩成的“宝石”制作成的戒指。



  全世界各地的人开始关注Daan的项目,并且在twitter上转发,所以很多人开始对空气净化塔有更多的了解。Dann和他的团队现在研究如何让这个空气净化塔利用太阳能,从而做到真正的节能环保。

  Dann说:“我想让人们都为治理雾霾出一份力,而不是多制造一些雾霾。利用雾霾制作可佩戴的饰物能更好地为人们示警。”



  “你所购买的每一个戒指都为城市贡献出1000立方米干净的空气。”

  目前,第一座雾霾净化塔已经在鹿特丹建造完成,“当前的”零雾霾计划“还不是治理空气污染的最终方案,我们需要一起努力创造一个零雾霾的未来。”

  希望这位荷兰帅哥快快带着他的神器来我们帝都,也许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看到满大街的宝石。

  他的作品融合了科学与诗意,漂亮的好像生活在童话世界里,并且曾荣膺多个设计奖项,作品曾在英国泰特现代美术馆、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等地展出。他坚信,科技创新在未来的设计领域将被重用、数码和物质世界的边界将被打破。他的创意告诉你,你可以与世界的情感相连;他的巧思告诉你,我们能探索的,还有无限可能。下面请跟随小编一起来欣赏一下他做过的其他项目:

  《沉睡海底的尼德兰》

  “荷兰人始终生活在海平面以下,所以我们需要更加懂得保护自然,保护我们的家园。”

  丹设计的充满诗意的多媒体作品《waterlicht》使用了最新的LED技术、软件和镜头,这个沉浸式的灯光投影艺术作品象征着被海水淹没以后的荷兰。装置完成后的效果极为震撼,整个阿姆斯特丹国立博物馆前广场的上空都漂浮着蓝色的光影波浪。





如梦如幻的地上“浪潮”

  《智能高速公路》

  “我相信自然和科技间有很多共同点,例如生命的维持、进化以及消亡。”

  热衷于对基础设施做创新设计,不断开发新技术的丹,以“66号公路的未来”项目探索了可持续发展道路;并以梵高的《星空》自行车路闻名全球。与之相关的新设计包括“夜光路”、“动态漆”、“互动光”、“感应优先车道”和“风之光”等。

随着汽车的前进方向亮起的”光路“
 

  《在荷兰铺了条布满星空的自行车道》



  "荷兰的这条自行车道受到梵高名画 《星空》的启发,Daan Roosegaarde在路面上铺设了来自星空图案,由成千上万颗可以发光的小石头组成。它们在白天吸收太阳光,储存好能量。随着夜幕降临,小石头就会慢慢发出光芒。"

  “我着迷于想象与创意的结合,希望它们融入世界。我和梵高都关注景观和光线。梵高出生在19世纪的荷兰,而21世纪的我,比他要幸运的多。虽然我们想要传达的信息可能是相同的,但现在我有很多智能的材料。”他说。

  除了纪念梵高,这条自行车道也是一次对新型智能公路的尝试。夜里,昏暗的自行车道让骑行变得很危险。自行车道利用可持续能源发光,将有益于降低这一安全隐患。

  自行车道总长600米,位于荷兰的布拉班特市,梵高曾于1883年至1885年生活在这里。设计师丹·罗斯格德将成千个太阳能发电的石块铺在这条蜿蜒的车道上,打造“星空”的梦幻景象。罗斯格德说“星空是梵高最有特色的画作,所以我想用人们熟悉的东西去展现它。”

  走在这条自行车道上,仿若置身于梵高的著名画作星空,如徜徉在银河之中。



发光的星空车道

  这些灿若银河的彩色石头,内部装入了特殊装置,白天吸收太阳能,夜间发光照明,夜幕降临后,为骑行的人照明道路。“我希望让人们有不一样的体验,打造一个将科技与体验巧妙的结合的地方,”罗斯格德说道,“这就是技术—诗歌对我的意义。”这条梵高星空自行车道将梵高和他的故乡布拉班特市联系在一起,巧妙的融合了文化底蕴与现代设计,打造了可供市民实际使用的景观性基础设施。

  《性感时装:透明的诱惑》


丹·罗斯加德在2015中国室内设计高峰论坛上介绍透明装

  如何让衣服变透明,让曼妙的胴体无处可藏?Daan Roosegaarde联合V2实验室完成了一个有关这个话题的时装项目——“亲密”Intimacy。

  只要轻轻一碰模特,她身上的衣服便会变的透明,越靠近越亲密。衣服的透明性感程度随之变化。



  衣服从白色变成透明,或者从黑色变成透明,甚至在镜头的闪光后,衣服也变得毫无保留。





  奥秘就在衣服的材质,它采用薄如蝉翼的“智能箔片”,通过交互技术,可以轻易改变服装的透明度。可以肯定的是,这件衣服很好色,很香艳。

  丹·罗斯加德有自己的工作室。他工作室的作品经常以系列的形式而进行展示,根据观者与特定作品的互动所产生的结果,设计团队中的人们便会进一步地对相关作品进行修改,随后这件作品便会产生出其他的版本,他们创造的作品总是处在不断地变化之中。Studio Roosegaarde旨在通过高科技的手段对自然与社会、人文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他们以无穷的好奇心来构建出了一个个充满臆想与现实的世界。体验与创意,精神性的感触与物质性的触碰,均是他们不断研究的课题。

  《沙丘》系列

  

  《沙丘》系列作品是与公众的行为活动紧密相关的公共艺术项目,它结合了自然界与科学技术的众多特征,这件作品由许许多多的光感纤维组合而成,根据人们在其周围行动的状态和趋势,以及人们所带来的声音和动作的影响,它们会自然地散发出不同程度的光彩,总共会产生128种变化。





  装置的内部装有一些传感器和麦克风,它们可以记录下人类的活动,可以随着外界情况的变化而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个装置能够不间断地收取那些来自公众的信息。





  这件作品在人流密集的时候便会变得鲜活跃动起来,尤其是在人声嘈杂之时,它的反应便会极为强烈,反之,在人影稀疏的时候,它就会变得安静平和起来,仿佛自身拥有着可控的情绪。





  这些作品安置在鹿特丹和悉尼等城市的一些特定地点中,给予了人们独特的交互体验和审美愉悦,人们可以在晚间享受到夜游的妙趣,这些作品在无形之中增强了公众之间的交融性。

  《沙丘》系列作品在自然界与城市空间之间构建出了一种具有未来主义特征的审美形式,人迹的变化所产生的物理性演化,拓宽了作品本身所要传递的意旨。

  人们的参与成为了一种随机的艺术形式,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会同整个建筑空间或是自然空间产生联系,人们的各种个性化的演绎甚至还会使这件作品具备一定的人格化特征。

  《彩虹车站》

  《彩虹车站》是一件将阿姆斯特丹市的古老火车站与新锐的光学技术相结合的公共艺术作品,它构建出了一个同彩虹这个意象相关的特定公共场域,这个作品由罗斯加德设计工作室和科学家们联手设计制作,其中包括荷兰籍科学家Frans Snik,还有美国科学家,同时也是北卡罗莱纳州立大学教授Michael Escuti。



  为了表现出那个逼真的“彩虹”,他们制作了一个光谱过滤器。这个装置可以有效地散射充足的白光,从而凸显出“彩虹”中所拥有的色彩。

  此外,这个作品还具有一定的纪念性意义,它是为庆祝阿姆斯特丹市中央火车站125岁生辰而设计制作的,映现在老火车站棚窗之上的“彩虹”有150英尺宽,人们在每天的傍晚时分才可以看到它,并且他们只有半个小时的时间观赏它。



  工作人员每天会开启一盏4000瓦的灯,用液晶滤光器将白光散射出去,映在老火车站的棚窗中,最终形成“彩虹”。



  短暂的观赏时间使人们格外珍视与其“相会”的时刻。拥有了如此绚烂“彩虹”的老火车站,似乎在无时不刻地沐浴在一种新生的氛围之中,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被打破了,人造与自然的原初意义经过这次作品的颠覆,又产生了新的解读,这件作品为旅客们带来了特异的精神体验。

  曾经运用在天文学领域的技术运用在了艺术创作中,使其具有鲜明的实验性意义。

  《莲花》系列



  这件作品随着人们的触动,便会产生一朵朵绽放的“莲花”,绚丽无比,优雅灿烂。







  这便是由许多智能的铝合金箔片组合而成的《莲花》系列装置作品,它随着人们的移动,会自发地折叠变化起来,模仿着莲花开合的形态做出变化,进而产生介于私人与公众之间的透明的孔洞和缝隙。





  这件作品在运动和位移之中,消泯了物质的实体性,产生出一种别样的诗意氛围与空间效应。





  丹·罗斯加德认为自然和科技之间拥有许多共同点,他们都包含有生命的进化、消失与维持,他将自然界中的植物元素置入一个个特异的场景之中,构造出了这样一种新型的“自然体”。



  它所产生的光影效果在参与者中间构造了生动的光影游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那件放置在法国里尔市的 一座17世纪古老教堂中的装置,它在娱乐性的基础之上更加增添了宗教性的神秘因素,并且它的存在也促使着人们与周围的古典艺术进行一系列的互动。

  《水晶》



这是一款由水晶无线LED灯组成的作品



  数量颇多的分离的LED灯,看似随意地平铺于地面上,观者可以自由地去触碰它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心思去摆放它们,就像玩积木或者其他什么玩具一样,甚至还可以把它们直接放入自己的口袋之中带走,这种种有趣的对于作品的演绎,增强了作品的互动效能,同时也给予人们更多的分享空间。



  通过人们对它们的移动或增减,这件作品会逐渐地激发着人们的创造力和好奇心。



  工作室的设计师们制作了许许多多的小晶体,其中包含有2个LED灯,这些小水晶灯是不需要使用电池或者电缆的,地面中存有一个微弱的磁场,它能够为这些灯提供电力。Natlab LABORATORIUM和飞利浦的Natuurkundig物理试验室是这件作品的科技支持机构。

  飞利浦公司的灯泡组成了这件作品,并占据着核心地位,这件作品还承载着Studio Roosegaarde对未来城市建设的思考。

  丹·罗斯加德称这件作品为“从火星来的乐高玩具”,这个别称的含义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具有未来主义特性的设计理念上,而且还体现在它无尽的可供人们参与的潜力中。

  《水晶》曾在阿姆斯特丹、巴黎、莫斯科展出过,现在它是荷兰埃因霍温市的户外公共艺术作品。

  《流动》

  Studio Roosegaarde的设计师们使用了成百上千个风扇来制作了一个10米长的走廊,并将其命名为《流动》。

  这件作品的控制系统中包含有许多感应器和麦克风,人们的言语、行为都会给它的风向和速度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参观者的不经意的动作和声音,在这件作品前所引发的会是一种充盈着透明孔洞和人力风向的极具幻觉意味的景象,它会促使着人们产生对自身意识的种种思索,还会引导着他们产生一种想要将自己、空间和科技相互融合的想法。

  科技所带来的物理性变化,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产生出多样化的解读和阐释,科技与人性,在这件作品中俨然合二为一。

  这件作品赢得了荷兰设计大奖赛中的“最佳自主空间设计”这个奖项(Best Autonomous Spatial Design),并且还被21c Museum Art Collection USA所收藏。

  《变异体》

  这些放置在图书馆中的物体,形态奇异,让人不禁联想到那些与生物学、化学和医学紧密相关的细胞结构或者是细菌形态,尽管造型特别,但是它们还是拥有着十分实用的价值,它们为图书馆原本中规中矩的布局和空间注入了新鲜和戏谑性的色彩,如果人们不经意地注视着它们的话,还会以为自己来到了儿童游乐园。

  这些作品为来到此地读书学习、查阅资料的人们带来了革新性的感受,它们在无形中改变了阅读的方式,甚至还会通过对人们行为的改观来改变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思维状态。



  这些作品虽然尺寸各异,但是材质却是基本一致的,它们均是由硬纸板制作而成的抽象“雕塑”,环保的材料与新颖的构架方式,提升了人们阅读与学习的乐趣,为公共空间注入了有趣的私密性。

这种私密性却是存在于公共性之中的,二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特别的差异性,十分值得人们对其进行多元化的探究。


 

城视窗

空间艺术设计与规划专业视频媒体平台,致力于科学人居从空间规划→艺术设计→精准选材→可持续发展等一系列产业链环节的无缝对接与解决方案的整合传播。在微信公众账号中搜索“城视窗”或“citiais”,或用手机扫描左方二维码。我们将为您推荐行业最新、最热、最好玩儿的资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