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末第一猛将张定边,差点于百万军中取朱元璋首级

 朱大慈 2019-05-20

元末群雄并起,在湖北黄蓬镇三个年轻人结拜为了兄弟。他们也想在这大乱世中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于是约定生死与共后开始了共谋前程。这三人分别是张定边、张必先和陈友谅。或许前面两位,多数人都比较陌生,而只对陈友谅耳熟能详。但实际上,要论武功和谋略张定边应当是这三个结义兄弟里最厉害的一个。

张定边1318年出生在湖北沔阳一个普通的渔民之家,虽然出身低微,但张定边身材魁梧而且英俊。最重要的是,他还勇武而且十分有谋略,对兵法有很深的研究。虽然出身低微没读过什么书,但总的来说,张定边是个有勇有谋之人,而且还对中医学有一定的研究。在乱世起兵的年代,可以说张定边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他急公好义喜欢打抱不平,骨子里颇有几分侠义精神。张定边有元末第一猛将的称呼,这样的称呼是朱元璋麾下大将如常遇春、汤和等大将所无法享受的。在张定边的辅佐下,陈友谅的起义军很快就发展成了江南最强大的一支起义力量。玻璃台盆潍坊装修公司济南装修设计师

张定边有勇有谋,陈友谅固然也不差,但和张定边的眼光比起来还是短了些。1360年陈友谅攻陷了今天安徽当涂,此时如果联合张士诚合攻应天(南京)估计往后基本上没朱元璋什么事儿了。然而这时候,朱元璋麾下一员降将康茂才和陈友谅有旧交。于是朱元璋就让康茂才写信给陈友谅诈降。

朱元璋想来个里应外合,到时候必定重挫陈友谅。当时张定边看出了朱元璋的诡计,于是极力劝说陈友谅不要相信康茂才。但陈友谅就是不听,没办法最后只能硬生生吞了江东桥惨败的苦果。当时幸好有张定边,陈友谅才逃得了一命。

江东桥惨败后,陈友谅不思整顿军队以应大敌,竟然着急忙慌的称起了帝来。这时张定边又在一旁苦苦相劝,但陈友谅对这位义兄的良言就是不采纳。总之,张定边跟着陈友谅一同举义,一路走来立下了不少战功。但怎奈陈友谅心胸狭隘、独断专行,总是对张定边的良言不理不睬,最终落得鄱阳湖大战惨败身死的下场。

其实鄱阳湖大战,陈友谅本来可以败的不必那么惨的。当时张定边总揽全局已经想好了作战计划,只要兵分两路,一路继续围攻南昌,一路进攻此时防守空虚的南京,那么必定能人朱元璋首尾不能相顾。但陈友谅吃了一连串的败仗后事铁了心要和朱元璋决一死战。所以对张定边的良言不予采纳,最终只能落得惨败身死。

张定边跟着陈友谅起义,转战荆楚、征伐江浙基本没有打过败仗。甚至鄱阳湖大战时,张定边差点就在百万军中取了朱元璋的首级。或许朱元璋的命大,这时常遇春及时赶到才救了朱元璋一命。其实鄱阳湖大战一开始,张定边就斩杀了朱元璋麾下三员大将韩成、陈兆先、宋贵。

但即便这样,单凭张定边一人的勇武是挽救不了大局的。陈友谅战死后,张定边拼死救出陈友谅的儿子陈理,护送至武昌后拥立为帝。但当朱元璋的大军压境时,陈理最终还是投降了。陈理出降标志着陈友谅的起义失败。陈友谅起义失败后,张定边不愿投降朱元璋于是隐姓埋名过起了隐居生活。

当时张定边把部下残兵解散,打算等待时机东山再起。但朱元璋击败陈友谅后,很快就统一了江南。一路势如破竹,没几年就统一了中国。或许明朝建立后,张定边觉得大势已去,东山再起已没什么希望了。于是这位昔日的元末第一猛将竟遁入了空门,1368年张定边在福建泉南灵源山削发为僧,自号沐讲禅师。

张定边带领僧侣垦田殖桑周济贫弱,而且还用自己所学的中医知识为周围贫苦的老百姓施药。直到永乐十五年张定边才以百岁高龄去世。纵观张定边的一生,不是没本事,只是没有碰到好队友罢了。如果最初张定边认识的不是陈友谅而是朱元璋,或许后来的后来就截然不同了。

只是人生一世,很多时候我们都无从选择。这或许就是冥冥之中的宿命,纵然你很优秀,但到底也逃不出那个属于你的死角。张定边是当之无愧的元末第一名将,只是遇到了陈友谅这样的猪队友,要不然他后来的人生不亚于常遇春等明初的名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