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密炮制 | 全蝎:我有毒,可是我也能治病

  平凡的人 2019-05-20

      说到蝎子,我们会想到“蛇蝎心肠”,会想到蝎子自带的剧毒,会想到它瘦长的身体、有力的螯、弯曲且带有毒刺的尾巴。除此之外,还有蝎子酒、蝎子粉、蝎毒等或药用或保健的产品,在一些地区,“油炸全蝎”也时不时的出现在餐桌上、宴席上。

       蝎子有剧毒,加上人们给蝎子赋予的各种内涵偏于贬义,因此并不讨人喜欢。但是不得不说,小小一只蝎子却有极高的价值。蝎子属于国家重点保护动物,而且一只蝎子一年能捕杀一万多只害虫,在维持生态平衡和环境方面有其意义。全蝎的药用价值也很高。自古以来,全蝎是大活络丹、牵正散等名方的重要组成之一,在近现代,全蝎及其提取物在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上有明显疗效;我国人工养蝎除了满足医疗发展的需要以外,还有大量蝎制品流入市场,成为各种保健品被人们消费和使用。蝎子有着很高的药用价值。

全蝎的药用价值

       全蝎味咸、辛,性平,有毒;归肝经。全蝎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用于小儿惊风,抽搐痉挛,中风口歪,半身不遂,破伤风,风湿顽痹,偏正头痛,疮疡瘰疬等。《本草衍义》中说:“蝎,大人小儿通用,治小儿惊风不可阙也”;《开宝本草》:'疗诸风瘾疹,及中风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涩,手足抽掣'。可以说,全蝎在治疗内部疾病和外伤两个方面,均有其意义。

       全蝎为钳蝎科动物东亚钳蝎的干燥体。春末至秋初捕捉,捕得后,先浸入清水中,待其吐出泥土,然后置沸水或沸盐水中,煮至全身僵硬,捞出,置通风处,阴干。文献记载捕蝎“凡使全蝎,捕得以慢火逼之,或烈日中晒至蝎渴时,食以青泥即饱,以火逼杀之,故其色多赤,欲其体重而售之也,用者当去其土”

全蝎的炮制

       古代全蝎的炮制方法有很多。《纲目》中记载:'入药去足焙用。'《本经逢原》中说:'滚醋泡去咸,炒干用。'全蝎的炮制,自宋代起有加辅料和不加辅料的制法,如去足、去尾、酒制、酥酒炒,微炒、炙制、制炭、醋制、米炒制、糯米炒黄、火炮、焙制、姜制、药汁制等法。后又增加了盐制、土炒等一共20余种。

        古代对于全蝎的许多炮制方法,现代却很少使用了。在现行《中国药典》中只收载了净制这一炮制方法:取全蝎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或漂去盐质后晒干,或微或焙用。现代各地普遍采取盐制的方法,目的是药物防腐。从如今全蝎在临床的应用来看,有的炮制方法仍有其道理。

  自古以来,人们认识到全蝎有毒,故需炮制,宋代《小儿药证直诀》、明代《医学入门》、清代《握灵本草》之中均有关于全蝎“去毒,炒”的记载。全蝎生品息风止痉力较强,用于惊风抽搐,其性走窜,又能祛风通络止痛,以毒攻毒,还能解毒散结,入丸、散剂时宜炒焙干后研成细粉。经炮制后可缓和其毒性。现代研究认为全蝎中含有蝎毒,是一种类似蛇毒神经毒的蛋白质,能使呼吸麻痹,而经炮制后,能使毒蛋白变性,从而达到降低毒性之目的。

   全蝎的炮制中,有去刺用、纯用尾的习惯,《本草述钩元》中提出:“(蝎)有用全者,有用尾者,尾力尤劲,盖蝎味在尾居多”。医家一般认为,蝎刺毒性大,而蝎尾入药作用强。现代研究则据化学分析,发现蝎子的刺、尾和蝎体都含有毒性成分(毒性蛋白质)等,经药理实验效果基本相同。因此,全蝎可以整体入药,无需去刺或单独用尾。

现代研究

       现代研究表明,全蝎含蝎毒(一种类似蛇神经毒的蛋白质)。此外,并含三甲胺、甜菜碱、牛黄酸、软脂酸、硬脂酸、胆甾醇、卵磷脂及铵盐等。全蝎有抗惊厥作用、降压作用,对破伤风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毒性的主要作用是使呼吸麻痹。    

注意事项

注:以上诸药请在正规中医医师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处方、服用。

文案:李婧

责任编辑:饶晨晨

参考文献:

《中药大辞典》 《中国药典》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