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药救命还是要命?

 河南豫东中医馆 2019-05-20
提要:一向被老百姓认为“安全无毒”的传统中药,本该用来疗病养生,为何频频成为“谋财害命”的祸乱之源?中药导致的肌体损伤,甚至丢魂丧命,是医祸?还是药殇?
  香港卫生署在今年5月份和6月份分别发布公告称,一批同仁堂“健体五补丸”被检测出汞含量超标,“维C银翘片”可能含有多种未标示及已被禁用的西药成分,服用后可能危害健康。
  事实上,陷入重金属超标漩涡的远不止同仁堂一家,此前,“六味地黄丸”、“云南白药”、“汉森四磨汤”等均被卷入重金属超标的争议风波。中药产业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诞生出“黑天鹅”,且命门都集中在重金属超标上。
  是药三分毒:“合理”的毒药重金属
  矿物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一个组成部分。在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最早的医术《五十二病方》中,就记载了21种矿物药。在世界第一部本草书《神农本草经》中,46种矿物药得到记载,并把其分为了上中下三品。这些记载中包括了汞剂(水银、轻粉、朱砂)与砷剂(砒石、雄黄)。
  朱砂:朱砂为传统中药,用于安神、镇静,大约有10%的中成药中含有朱砂。朱砂的主要成份为硫化汞,还常夹杂雄黄、磷灰石、沥青质等。其中含有的砷、铅、锑等都对人体有害。朱砂有无镇静催眠作用,认识不甚一致,朱砂虽有解毒防腐作用,外用能抑制或杀灭皮肤细菌和寄生虫。但是,朱砂的主要成分硫化汞可导致汞中毒。进入体内的汞,主要分布在肝肾,而引起肝肾损害,并可透过血脑屏障,直接损害中枢神经系统。
  轻粉:轻粉是水银提炼而成的加工品,含有氧化汞。外用可以杀虫功毒,治疗疥癣,内服治疗哮喘。轻粉的汞离子进入人体后,与体内酶蛋白的疏基结合,从而抑制酶的活性,阻碍细胞正常代谢。高浓度汞,外用可直接损害中枢神经,引起中毒。中毒时会出现头痛恶心、流口水、手脚麻木、牙龈红肿、失眠、多梦、幻想、幻视、四肢震颤,严重时导致尿毒症、血压下降、心力衰竭、昏迷等,尿汞升高。
  砒石:砒石主要含砷,药用有红砒石、白砒石两种。外用能蚀疮去腐,内服能除痰止喘。所以有的人用砒石外用治疗痔疮、牛皮癣或内服治疗哮喘等病。砷能和人体组织中的疏基结合,干扰组织代谢功能,一次口服0.05克就会中毒。局部长期外用可以产生组织坏死。少量长期服用可引起慢性中毒,临床表现为口有甜辣味、眼睑红肿、巩膜充血、手脚麻木及疼痛、皮肤粗糙变黑、脱发、恶心、腹部隐痛等,尿砷升高。
  雄黄:雄黄,α-As4S4又称作石黄、黄金石、鸡冠石,是一种含硫和砷的矿石,质软,性脆,通常为粒状,紧密状块,或者粉末,条痕呈浅桔红色。综论雄黄之性能、为疮家要药。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雄黄,乃治疮杀毒要药也。而入肝经气分,故肝风,肝气,惊痈,痰涎,头痛眩晕,暑疟泄痢,积聚诸病,用之有殊功;又能化血为水,而方士乃炼治服饵,神异其说,被其毒者多矣。”而根据现代医学的研究,雄黄对于一些类型的肿瘤细胞也有抑制左右。从此可以看出,雄黄虽有治病功效,但是使用不当也有中毒的危险:雄黄中主要含有硫化砷,并含少量其他重金属。砷首先危害神经细胞,使中枢神经中毒,而产生一系列的中枢神经中毒症状,并可直接损害毛细血管,使其扩张松弛,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强。也可使血管舒缩中枢麻痹,而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并可引起肝、肾、脾及心肌等实质器官的脂肪变性和坏死。
  铅丹:铅丹包括黄丹、朱丹、丹粉等。外用有拔毒生肌的作用,内服具有坠痰去湿的功效,主治惊痫、癫狂之症。但是铅是一种毒物,进入血液后,可引起代谢过程的障碍,对全身各组织都有损害,特别是对造血、神经、消化和心血管系统损害更加显著。一般成年人一次口服铅0.25克就会发生急性中毒,少量长期口服也会引起慢性中毒。中毒的主要表现为四肢无力、腹部绞痛、口有金属味、食欲差、恶心呕吐、肝肿大,严重时会出现头痛、抽搐、昏迷、呼吸麻痹。
  不仅在古代,在2010年最新版的《中国药典》中,常见的矿物中药朱砂、雄黄、砒石也都在列;同时,这些有毒性的中药也都被严格规定了使用方法与使用剂量。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对于含有重金属的中药来说,服用一定要遵循专业中医医师的医嘱,严格控制剂量,外敷面积不要过大,不能长期使用,以防中毒,口服更应慎之又慎。如出现中毒症状,要立即停药或到医院治疗,千万不可麻痹大意。
  违法“掺毒”:硫磺熏蒸惹的祸
  重金属超标出现在药材中,除了因地下水、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外,滥用硫磺熏蒸中药材也是“罪魁”之一。
  硫磺熏蒸中药材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用于中药材的产地初加工已有几百年的历史。通过硫磺熏蒸,可以达到防腐、防霉、杀虫、杀螨和杀菌等作用,以便于药材干燥和长期保存。
  但在中药材商品贸易和经营中,有些不法商贩利用硫磺熏蒸具有漂白、增艳的特性,把发霉变质的中药材用工业硫磺熏蒸达到售卖假劣的目的。硫磺熏蒸造成药材有效成分受到破坏,而且还会导致中药材残留大量的砷、汞等有害物质。
  多年来,花类药材熏硫磺已经成为业内普遍现象,如菊花、藏红花、三七花等。同样被硫磺熏蒸的还有具有补血止痛作用的当归、清热化痰的浙贝母、润肺止咳的沙参、养气安神的莲子、清热安神的百合、增强人体免疫力的黄芪等。
  硫磺熏蒸后的中药材在药效上也大打折扣。一方面是对药材有效成分和理化性质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硫磺熏蒸会导致部分中药材及饮片某些化学成分的量降低或升高,也有生成新化合物的可能,其对药效和毒理的影响还需进一步研究。但是,经硫黄熏蒸后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中残留的二氧化硫具有挥发性,经过药材储存等环节,残留量会逐步降低。
  此前,作为家庭常备药的维C银翘片的“安全隐患”一度引起轰动。虽然后来被证实是香港卫生署的一次“乌龙”,但仍造成维C银翘片销售的下跌,人们对中药(片、剂)的信任则大幅振荡。
  这不仅是硫磺惹的祸,而且有以次充好、偷梁换柱的嫌疑。今年初春时,广药的原料供应商宝山堂制药有限公司,用山银花枝叶代替山银花不经任何清洗直接填进中药提取罐制成浸膏。比如冬虫夏草,有些不法分子不仅用硫磺熏,而且还用非地道药材冒充。   中药注射液:野蛮且畸形的产物
  中药的存在形式除膏、丸、丹、散外,还有针剂。针剂在临床上有两种给药方式:口服与注射。
  口服给药要经过人体内的肠胃屏障,一些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不会被吸收,而是经肠道排出体外。注射给药则绕过了肠胃屏障,直接被组织吸收或进入血液。所以,注射是相对不安全的给药途径,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注射剂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也是最严格的,其中最主要的是注射剂必须成分清晰、药品纯净度高、疗效有充分证据、毒副作用明确。这是国际医学界的共识,也是最基本的原则,而中药注射液却是有违这些原则,更不安全。
  中药注射剂的理论基础是中医理论,但传统中医从未有过注射的概念,也从未有将药品直接注入人体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中医理论完全不能解释药物注射的机理。所以,中医的历史经验不能作为中药注射剂的疗效和安全性依据。
  《中国药典》编委会执行委员周超凡指出:“中药注射剂的应用历史较短,有些不该研制、不该生产、不该销售、不该进入的药品,历经公关处理,都被批准生产了。”周超凡进一步指出:“研制、生产、销售中药注射剂的高回报率促使药企争相上马中药注射液生产线。以住院患者每天使用剂量为例,中药注射液较其他常规剂型的药品价格高出2至3倍。药企、医生、医院都能从中受益,这为中药注射液的推广、使用开了绿灯。”
  中药注射剂不仅普遍缺乏可靠的疗效证据,同时也存在着成分复杂和未知的问题。部分有害成分如果通过口服给药途径进入人体,在人体肠胃屏障的作用下会经肠道排出体外,相对较为安全。但注射给药方式则会使有害成分直接进入人体甚至血液循环,往往导致过敏反应,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以清热解毒注射剂为例,处方组成为金银花、黄岑、连翘、龙胆、生石膏、知母、栀子、板蓝根、地黄、麦冬、甜地丁、玄参共12味药,所含化学成分可能多达数百种,但国家药品标准只需测定1种化学成分。而生石膏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钙,直接注入人体显然是缺乏科学依据的。
  中药注射剂的处方组成除植物药材以外,还包括珍珠母(珍珠粉)、水牛角、山羊角、麝香、鹿茸、水蛭、没药(一种树脂)、地龙(一种环节动物)、明矾、斑蝥(一种昆虫)等,这些药材的提取物注入人体也是非常危险的。
  中药注射剂的微粒问题也不容忽视。中药注射剂的制备工艺普遍处于简单粗糙的低级水平,大部分停留在20世纪70年代的水煎醇沉法。老旧工艺的普遍应用直接带来的是注射剂中的杂质残留、微粒过多过大,使中药注射剂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隐患。微粒进入血管后可引起局部栓塞性损伤和坏死,如肉芽肿、微血管阻塞、炎症反应等。
  除了急性不良反应之外,经常使用中药注射剂必然会有成分不明的物质和微粒累积在体内,这方面的长期跟踪情况尚未见相关报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有相当数量的口服中药会造成严重的肝肾损伤,中药注射剂由于绕过了肠胃屏障,这方面的危害只能是更大。
  中药注射剂的野蛮本质在于将大量未知成分注入人体,违反了注射剂的基本技术要求。 国家药品标准允许不明物质甚至有害物质直接注入人体,这在医疗界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中药注射剂是否应该叫停,需要行业部门审慎的思量,因为任何行业利益以及文化价值都不能高于民众健康。
  总之,如古文所说:“药之治病,无非以毒拔毒,以毒解毒。”不论西药还是中药,这种“毒”性正是它的治疗原理所在,运用得当,便能治病;运用不当,其毒性便成了副作用。因此,要想让中药发挥其最大作用,一定不要擅自滥用中药,服用中药时一定要遵医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