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520特辑 | 看了这几对科学家伉俪的爱情,我哭了

 此用户不可见 2019-05-20

5月20日,是表白的日子

街道上,网络上

情侣为之狂欢

将今天赋予特殊的甜蜜

那科研人呢?

是继续熬夜做实验

还是携手那个认定的ta

享受美好的节日

不要说科研人没有爱情

科研人的爱情

可以甜蜜到令人沉醉

可以感动到令人流泪

小编收录了五对中科院院士夫妻

看看这一对对科学伉俪

如何将爱情和科学谱写成人生篇章

世纪之恋

钱三强与何泽慧

1946年结婚

“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不久,何泽慧的回信:“感谢你的爱情,我将永远对你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钱三强(1913 —1992),男,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始人,中国“两弹一星”元勋。

何泽慧(1914—2011),女,生于江苏苏州,籍贯山西灵石,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32年,何泽慧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时,她的毕业论文获得了全班最高分,而一同获得全班论文最高分的,还有一个学生,就是日后与何泽慧相伴终生的钱三强先生。

1943年,何泽慧给7年未见的钱三强写下了第一封信。由于战争,信不能封口,而且只限25个法文单词。

经过两年的通信,1945年,31岁的何泽慧收到了钱三强从法国发出的求婚信:“经过长期通信,我向你提出结婚的请求,如能同意,请回信,我将等你一同回国。”

不久,钱三强终于在不安中等到了何泽慧的回信:“感谢你的爱情,我将永远对你忠诚。等我们见面后一同回国。”

二战结束后的第一个春天,他们在巴黎举行了婚礼。就在所有人都认为正处于事业巅峰期的钱三强和何泽慧会继续留在法国时,二人毅然选择回到祖国。

夫妇俩相互扶持,一起发现了铀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被誉为“中国的居里夫妇”。

钱三强离世后,何泽慧拒绝搬到条件更好的院士楼,就一直守着他们1955年搬进来的这套老房子,时间飞逝,人们纷纷与这老小区告别,只有何泽慧还住在这里。

屋子保留着钱三强在世时的模样,往后的20年间,何泽慧与满屋书香为伴,直至2011年离世。

生命奉献  大爱永恒

 郭永怀与李佩

1948年结婚

三十一年前,在郭永怀因公殉职的20周年之际,李佩做主将其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请”回了力学所,“我知道老郭不愿意住在那里,他要和大家住在一起。”合葬,也是李佩的遗愿。李佩在病逝时说,“想与老郭埋在一起”。

郭永怀(1909—1968),男,山东荣成人,中共党员。著名力学家、应用数学家、空气动力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即中国科学院院士),近代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大创建者之一,中国科大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1999年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是该群体中唯一一位获得“烈士”称号的科学家。

李佩,(1917—2017),女,江苏镇江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著名语言学家,中国早期回国专家。

二人的命运与国家紧密相连。郭永怀怀着报效祖国的一腔热血,毅然回国,为中国科学事业贡献了不可磨灭的力量。

1968年,在青海试验基地发现重要线索的郭永怀着急赶去北京,谁知飞机失事,夺取了这个可敬之人的生命。周总理得知郭老去世的消息,失声痛哭。

后来人们发现郭老和一位警员的尸体仅仅抱在一起,当分开二人时,出现在尸体中间的,是完好无损的文件。

郭永怀的夫人李佩,用瘦弱的双肩扛起了家庭和教育两个重担,并在教育事业中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三十一年前,在郭永怀因公殉职的20周年之际,李佩做主将其骨灰从八宝山革命公墓“请”回了力学所,“我知道老郭不愿意住在那里,他要和大家住在一起。”

合葬,也是李佩的遗愿。2017年1月12日,李佩在北京病逝,她说,“想与老郭埋在一起”。

最后,人们为二位举行了合葬仪式,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大爱。

世纪之恋

郑儒永与黄河

1959年结婚

郑儒永院士和黄河研究员没有子女,他们二老一起走过的人生岁月,几乎全部都献给了科研工作。郑儒永院士说;“国家培养了我,中科院培养了我,我要为国家再做一点贡献。”

郑儒永,1931年1月10日出生于香港,女,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生导师。

黄河,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郑儒永院士和黄河研究员没有子女,他们二老一起走过的人生岁月,几乎全部都献给了科研工作。

二人的爱情是大爱,不惧病魔,全心科研。郑儒永曾打趣道,她陪显微镜的日子比老伴儿还要久。

2019年4月2日,这对夫妇将毕生积蓄150万元捐献给中国科学院大学教育基金会,设立永久性“郑儒永黄河奖学金”,用于激励青年学子在科学研究的道路上,不负时光,努力向上。

半个多世纪,两位老人互相搀扶着走来,心境纯洁善良,心中只装了国家和科研,他们为国家奉献了一生,为科学贡献了全部的力量,不求任何回报,在耄耋之年,心里想的,仍然是如何再为国家贡献一点余热,如何把自己化成一片春泥,倾尽全力,哺育春禾满园。 

数学王国的“神仙眷侣”

谷超豪与何胡生

1957年结婚

谷超豪曾为爱妻写下一阕《贺和生》,赞誉与爱慕,流溢字间—— “苦读寒窗夜,挑灯黎明前。几何得真情,物理试新篇。红装不需理,秀色天然妍。学苑有令名,共赏艳阳天。”

谷超豪(1926—2012),汉族,浙江温州人,数学家,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民主同盟盟员,200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

胡和生,1928年6月20日生于上海,籍贯江苏南京,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

1958年初,新婚不久的谷超豪被国家选派到莫斯科大学留学,在两年内即获得了数学、物理博士学位。

学成归国后,夫妇二人相互勉励,几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深奥广袤的数学研究领域中。

为了节省时间,胡和生总让丈夫为自己剪发,很少去理发店修剪。起初,谷超豪总会推脱:“我可剪的不好,剪坏了可没法出门了。”但胡和生总笑着宽慰,剪坏了更好,更可以天天在家中做学术研究。有了妻子的暖心鼓励,一次次的尝试,谷超豪的剪发技艺越来越好。

胡和生曾和丈夫开玩笑,“这一生,光剪发你就能为我省去几个月的时间,潜心钻研,太值得了!”

岁月流转,从恰同学少年的风华正茂到相依相偎的白发苍苍,两位老师紧握的双手,从不曾离开对方。

无论是校园里的小憩散步,还是学术会议的隆重出席,两位老师总是手拉着手,不曾放开,一如六十年前西子湖畔的甜蜜诚挚。

谷超豪曾为爱妻写下一阕《贺和生》,赞誉与爱慕,流溢字间—— “苦读寒窗夜,挑灯黎明前。几何得真情,物理试新篇。红装不需理,秀色天然妍。学苑有令名,共赏艳阳天。” 

“稀土”爱情

徐光宪与高小霞

1946年结婚

高小霞弥留之际,对丈夫说:“老头子,跟你过了一辈子我很满足,以后我不在了你要好好活着。 ”徐光宪后来说到:“我一生中最满意的是和高小霞相濡以沫52年,我最遗憾的是没有照顾好她,是她先我而去。”

徐光宪(1920 —2015),男,浙江绍兴上虞人,物理化学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

高小霞(1919—1998),女,浙江萧山人,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徐光宪与妻子高小霞相知相伴一生,有着十同传奇。相同的成长背景,求学经历以及学科背景,研究理念,同时读大学,同时出国留学,同时回国工作,甚至同时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两人同为科学工作者,这些年里他们的名字总是连在一起,两夫妻无论走到哪里都是手牵着手。

1946年,二人结为伉俪,带着祖国强盛起来的愿望和情怀,徐光宪将研究注意力放在了“稀土”上,妻子高小霞随之和他一起研究,

高小霞对徐光宪说:“因为这是你喜欢的事,所以我才感兴趣呀。”

多年后,高小霞弥留之际,她对丈夫说:“老头子,跟你过了一辈子我很满足,以后我不在了你要好好活着。 ”徐光宪花费了很长时间才从悲伤中走出,他拼命工作,为的就是转移注意力,不陷入悲伤。

他说:“我一生中最满意的是和高小霞相濡以沫52年,我最遗憾的是没有照顾好她,是她先我而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