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均线粘合 1)当股价走平或者在一个区域横盘震荡就会使短期均线和中期均线扭到一起,有时长期均线也会扭在一起,均线与均线的间距很小甚至有时重合。这样的现象就是均线粘合。 2)从成交量上看均线粘合的末期成交量是逐步减小的。 均线粘合实战应用 均线粘合向上发散 均线粘合向上发散就是指短期均线(5日、10日),中期均线(20日、30日),长期均线(60日、120日、250日等)均线相互交织集聚在一起以后,几根均线运行一段时间以后突然向上形成分离状,均线呈现出多头排列,这就是均线向上发散。 从理论上来讲均线粘合向上发散具有较强的助涨作用。均线粘合向上发散有2根均线粘合向上发散、3根均线粘合向上发散、4根均线粘合向上发散等粘合向上发散方式,都具有一定助涨作用,粘合均线根数越多,作用就越强。 选取方法: 1、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到每天的涨停板里去找,发现属于均线粘合后向上发散的个股,就可以择机买入。 2、平时多观察搜集均线粘合的个股追踪发散时选择,在平时观察个股的时候就要注意哪些涨高的股票出现回落调整的,对其均线逐渐靠近重合的,可将其加入到自选股里,随时观察它们的动向。 均线粘合向上发散选股方法: 1、最简单的方法是到每天的涨停板里面去找。发现属于是均线粘合后向上发散的个股就及时按照以下的分析买入,这样比较简单省时,及时发现即使当天不能买入第二天也可以大胆买入。 2、平时多观察搜集均线粘合的个股追踪发散时选择。在平时观察个股时要注意对那些涨高的股票出现回调整的,对其均线逐渐靠近重合的,将其搜集到自选取股里面,并随时观察它们的动向,一旦发现均线粘合后向上发散就及时按照以下的分析买入。 均线粘合的意义 1)均线粘合是变盘信号 股票的价格趋势分为上升趋势,下降趋势与横盘震荡(就是走平)。所以当股价走平时,未来的趋势必然被其他两种趋势所代替。所以均线粘合后一定会发散,均线粘合就是变盘的信号。 2)均线粘合是筹码的高度集中 均线是对价格的平均运算,所以均线粘合形态形成本质上筹码分布的高度集中,介入者的成本一致的表现。 所以从此推论出均线粘合是主力长期吸筹的结果,所以均线粘合越长发散后空间就越大。 上海凤凰 实战案例分析 如图所示,第一医药(600833)从2008年11月开始一波上涨,此时5日、10日、30日均线呈多头排列。随后经过几天的缩量调整,2008年11月26日回调到30日均线附近,出现长腿T字的K线形态,说明该位置有资金进场。从MACD指标我们可以看出,这几天的调整中MACD指标的柱状线并没有回到0轴以下,说明这只是上升途中的强势调整,随后股价开始一轮大涨。 图为第一医药2008年9月~2009年2月日线走势图 一旦均线向上发散,并成交量放大,那后期涨幅空间就非常大。 详细解说: 对短线操作来说,更是如此。 不论是追涨还是抓突破性买入机会,主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市场态势及个股的均线排列形态。一定要回避盘整走势,重点选择各周期均线完全多头排列的品种参与,中长期均线至少要处于走平状态。 那些中长期均线处于下行状态往往只有反弹行情而已,持续性难以保证。V型反转太少了,难以把握。除了中短期均线多头排列,且以45度角上升的品种,其余中长期均线下行,股价仍处于年线下方的个股基本不需要去考虑,宁可等站稳年线后回抽确认时再参与。 相似的图形往往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目前结构性分化的特征非常突出,一定要紧跟大资金的节奏,抓市场的主流热点品种参与。那些中长期均线保持上行,呈多头排列,形态完好的品种是首选。 根据上面条件编写的选股公式,为了美观,做成下图: 均线粘合的指标公式汇集: 1、均线粘合很少有百分百相等的情况,可以取1%振幅内粘合,并且一般是3条均线。源码如下: X1:=ABS(MA(C,10)/MA(C,20)-1)<0.01; X2:=ABS(MA(C,5)/MA(C,10)-1)<0.01; X3:=ABS(MA(C,5)/MA(C,20)-1)<0.01; MA(C,5)>REF(MA(C,5),1) AND X1 AND X2 AND X3; 2、均线粘合: tj1:=max(max(max(ma(c,5),ma(c,10)),ma(c,20)),ma(c,30)); tj2:=min(min(min(ma(c,5),ma(c,10)),ma(c,20)),ma(c,30)); tj1/tj2<1.01; 3、5,10,20日三线粘合: X1:=ABS(MA(C,10)/MA(C,30)-1)<0.01;{取1%振幅内粘合} X2:=ABS(MA(C,5)/MA(C,10)-1)<0.01; X3:=ABS(MA(C,5)/MA(C,30)-1)<0.01; AA:=MA(C,5)>REF(MA(C,5),1);BB:=MA(C,10)>REF(MA(C,10),1);CC:=MA(C,5)>MA(C,10);{均线勾头向上} CDJZ:=ABS(MA(C,30)-MA(C,120))/MA(C,120)<0.4;{长短均线距离绝对值越小越好} MA(C,5)>REF(MA(C,5),1) AND X1 AND X2 AND X3 AND CDJZ AND AA AND BB AND C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