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划分层次 自由体诗歌有单节(段)的,也有多节(段)的。单节诗歌有时因篇幅较长、容量较大而须要划分成若干个小层次;多节诗歌有时又要根据内容关联的紧密程度而重新归并成若干个大的部分。其目的都是为了使诗歌的层次更加分明,语意更加清晰。 前者如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第54首)》(层次如“/”所示): 呵,美如果有真来添加光辉, 它就会显得更美,更美多少倍! 玫瑰是美的,不过我们还认为 使它更美的是它包含的香味。 单看颜色的深度,那么野蔷薇 跟含有香味的玫瑰完全是一类, 野蔷薇自从被夏风吹开了蓓蕾, 也挂在枝头,也玩得如痴如醉: 但是它们的好处只在容貌上, 它们活着没人爱,也没人观赏 就悄然消亡。玫瑰就不是这样, 死了还可以提炼出多少芬芳: 可爱的美少年,你的美一旦消亡, 我的诗就把你的真提炼成奇香。 这首诗至少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前两行为一个层次,概括地说出有了“真”的“美”才更显得美;其余的为另一个层次,以玫瑰和蔷薇作比,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当然,从朗诵的角度来说,后两行也可以划分出来单独成为一个层次,表明诗人对美少年的赞美。 后者如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层次如“/”所示):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这首诗共七节,可以分为三个大层次:第一节和最后一节各为一个层次,第二到第六节为一个层次。开头和结尾两节句式相同,文字相似,遥相呼应,起到了反复咏叹的作用,加深了诗歌的美感。中间一部分描绘了康桥柔美的景色,同时蕴涵着诗人无尽的眷恋之情。当然,中间部分为适应朗诵的需要也还可以再划分,如第六节就可以单独划分为一个层次,表明诗人当时当地的心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