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艾灸最重要的不是找准穴位,而是找到灸感

 老阿更 2019-05-20

初次接触艾灸的朋友问的最多的问题是“灸哪个穴位,这个穴位在哪里?”别急,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艾灸发挥作用的原理是什么,了解一下什么是灸感,才能让艾灸更好的发挥作用。

《本草从新》讲“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我们经常会听到或者看到艾灸可以温阳补虚,温经通络等作用,其实前面讲的是艾叶本身作为一种草药的作用,最后一句话,“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才是艾灸的真谛。艾,需要有火,才能成灸,离开了火,艾无法发挥透诸经的能力。

灸法以艾为热源,自古以来灸法演变了多种多样,但艾热的基本作用是没有改变的。无论是针还是灸,都是对孔穴作用的,而穴就是穴位,也就是点,艾热必须作用在孔穴的一点上,效果才能发挥,感传才会出现,也就是才会发生灸感。

灸感,是在艾热透进身体后所发生的种种感觉变化,艾热能够自动到达病灶所在的位置。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两个人灸同一个穴位会发生不一样的灸感,这是因为病灶的位置不一样,艾热的作用方式也不一样。而同一个人两次灸同一个位置,所发生的灸感也会不一样。

以往的灸法方法比较原始,比如大家熟知的直接灸,也叫化脓灸,疤痕灸等,痛苦比较大,近代一两百年间,自艾条问世以来,解决了传统灸法所造成的创伤和疼痛的问题,随之而来也诞生了很多新的灸具。比如各种木灸盒,铜灸盒,葫芦灸,督脉灸,灸床等等。

但目前的许多灸具,为了图方便,忽略了点的重要性,只追求了面的热,传感的作用也无从出现,因此其实和暖宝宝也没什么区别。也有一些人盲目追求“出汗”,认为出汗越多排毒排湿越多,也是不正确的观念,长期大量出汗还会让人越来越虚。甚至为了解决烟的问题,市面上出现了电加热的灸具,这就更谈不上艾灸的功效了。

无烟灸具

这里我讲的灸感,是在手持艾条悬灸时会发生的感觉,使用其他灸法或灸具的朋友可能会感觉有所不同,如有好的经验欢迎大家讨论。

简单来说,灸感是艾热进入被灸者的体内后,被灸者产生的种种感觉。

一般来说,灸感可以分为三类:热灸感,非热灸感和精神层面的感觉。

首先我们讲热灸感,主要有透热,扩热,传热,远端热,深部热等。

透热,是热感从施灸点表面直接向深部穿透,直达胸腹腔脏器。比如灸腰部时小肚子热,或者灸小腹时腰部热。扩热,是热感以施灸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例如灸大椎时热感扩散至整个头部肩颈,被灸者甚至感觉不到艾条的具体位置。

传热,是热感从施灸点开始沿着某一路线向远处传导,直达病所。最常见的是灸足三里时,热感传至胃部。远端热,是施灸部位不热,而远离施灸点的部位感觉热,但并没有清晰的传导路线。例如灸腰部,脚热。深部热,是施灸部位不热,但胸腹腔脏腑感觉热。例如灸胆腧穴时,胆囊会热。

非热灸感主要有酸,胀,麻,痛,冷,压重,肠鸣等感觉。非热灸感可能出现在刚开始施灸时,也可能和各种热灸感交替出现。

非热灸感的出现,是身体在驱邪,热灸感则是在扶正。非热灸感的出现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但此时一定要坚持下去,此时停灸就是闭门留寇,也就是把邪气关在了体内。这时要坚持灸,直到灸感消失或再传别的地方。

出现灸感,尤其是非热灸感时不要紧张,这是非常正常而且值得高兴的事情,这是气至病所的反应,此时处正邪交战,我们一定要坚持到灸感消失,邪气外逐。曾经有一个朋友自己在家中灸足三里,忽然膝盖疼痛,他想起自己小时候冬天曾经掉到冰水里膝盖受伤,以为自己是旧病复发,于是非常紧张,停止艾灸,去贴膏药止痛。之后痛是止住了,但是直到现在膝盖仍然感觉不舒服,这是因为艾热引出了陈年的寒邪,却没有能坚持到把寒邪完全排出体外。

当然了,有的人第一次被灸时,一点感觉都没有,特别是平时水果甜食吃得比较多的人,体内湿气淤积,灸的时候常常是没有感觉的。这时也不用担心,或刻意放低灸条去追求被灸者的热感,坚持以正确的方式灸,身体会自己调节。

精神层面的灸感最常见的是困,被灸者有时会直接睡着。另外还有情绪兴奋话多,大哭等等反应。有人灸着灸着会大哭起来,这是情绪的释放,艾灸对治疗情志方面的疾病起效很快。最常见的是被灸睡着,此时艾灸的工作效率会非常高,身体改善也快,此时我们要注意观察被灸者的睡眠状况,如果呼吸均匀,睡眠深沉,就可以继续施灸,我们也发现如果灸得不好,位置有变化,或者灸得太烫,被灸者马上就会醒过来。也有人在灸得过程中忽然开始喋喋不休的说话,这也是一种情感的宣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