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文字(1)

 庄子吴松柏阅读 2019-05-20

       对文字的爱好我也不知道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是在自己的印象中,似乎是在小学的时候,老师曾经布置我们要写日记,大概是三四年级,那个时候我随手写了一两篇日记,得到了老师的肯定。这是自己对文字有点感觉的最初印象。

     到了初中,在常州二中,我遇上了两个语文老师,一个是高大帅气儒雅的吴永铭老师,一个是并不高大还微微驼背但很斯文的卢健吾老师,都会常常不约而同对我写的作文有一个比较好的评价,他们在作文本上的鲜红八十分,和表扬性评语,总是会让我回到家里不时的翻阅自己写的文章,仔细阅读,好像还真的读出了老师说的那种好的感觉,于是我开始对文字有了一定好感。在常州的那段时间,我疯狂地喜欢逛新华书店,只要自己有点零花钱一定到书店买自己喜欢的连环画,买的那些连环画基本上的《说唐》、《杨家将》、《三国演义》-----到了书店除了购买自己喜欢的连环画,自然也不会放过那些值得一看的书籍,与文字的亲密接触也随之加强了。

     后来,我还把自己在常州买的那些七七八八的各种各样的连环画和书籍都带回老家,这些有文字的书籍和连环画就成了我每天的好朋友。我依然记得当时的漳平邮电局有一个读报栏,每天傍晚我会自己一个人走路过去阅读《人民日报》、《福建日报》、《中国青年报》,似乎读这些报纸,自己可以了解外面的整个世界,读报似乎就是在旅行。后来,我父亲单位也有不少报纸,单位还有图书馆,有空我跑到父亲单位读书看报,甚至有一段时间,还特地准备了一本摘抄本,就是为了把自己读到的那些精美的文字,深邃的文字抄下来。这本摘抄,三十多年过去了,竟然现在还在我的书柜里。

      读高中,我订了不少的报刊杂志,什么《读者》、《辽宁青年》、《散文》,阅读这些杂志上的文章成了我每天的必修课。文章读多了,自己觉得也可以随手写一点东西。1986年的国庆节,我正式下决心要写日记,当时正好有一本小小的塑料皮日记本,就拿出来用。这本蓝色日记本上留下了我的蓝色钢笔写的带有我鲜明个性的文字,这是我对文字有一种神圣感与使命感的开始。因为写日记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记录自己每天的生活与感受,就是为了让自己换一种方式来表达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