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平台

 何涛262tm518s7 2019-05-21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地质环境问题频繁发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为了准确掌握地质环境时空分布规律、变化情况和发展趋势,支撑地质环境的防治、保护与应急决策,我国开展了一系列的地质环境调查、监测与评价工作,并非常重视地质环境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旨在通过信息化手段提升地质环境调查、监测工作服务于地质环境防治保护的能力。

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平台项目的开展旨在建立一个“分布集成、统一管理、集中服务”模式的地质环境信息服务平台,服务于地质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地质环境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地质环境监测系统平台项目的开展该项目包括地质灾害监测、地下水监测与管理、地质遗迹监测、矿山地质环境和其他监测。

一、地质灾害监测

目前一部分地区的地质灾害未进行统一、有效的监测管理。短期内易发程度较大,对人民生命财产和重要建设设施造成损失,迫切需要建立地质灾害管理系统,为了有效地存储、管理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中所获得的大量的宝贵资料,为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应急响应、决策指挥提供有力的支持。该系统建立以地质灾害监测为基础,涉及数据类型复杂、数据量大,信息服务面宽,功能应用要求高,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大型复杂的GIS+MIS计算机应用系统。

1、岩溶塌陷监测管理系统

岩溶塌陷监测管理系统是一个集GIS技术、 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传感器技术等高新技术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系统整合之前的多种数据资源,集成多种厂家数据资料,实现了监测工作的自动化、数据传输的实时化、监测成果信息化,同时开发移动端APP ,实现监测数据管理功能。

本系统的作用是成为一个功能强大并能真正长期使用,满足岩溶塌陷监测信息管理集成、监测预警业务等应用功能的需要,同时又具经济效益和结构健康安全的体统。

2、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报系统

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报系统建设项目是对管辖范围内的地灾易发点安装监控设备,动态采集地灾点雨量、位移等监测数据,结合气象因素,开展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报工作,并在临灾状态下提供应急决策参考信息,为应急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3、地面沉降监测管理系统

地面沉降监测管理系统,以GRS技术、测量技术、通讯技术等为支撑,实现了监测数据自动化接受、数据处理与分析、报表生成、预警预报等功能。

测量高程展示历年高程测量等高线地图,用于对比分析发生沉降情况。

“地质灾害在线监测安全预警综合监管平台”不仅能实时自动化监测常见地质灾害发生地段的地质变化情况,并反馈到监控中心,且能根据现场事故等级给相应负责的巡检员、相关监管部门及领导领导提供多级预警,能让主管领导第一时间实时了解到现场情况,根据现场情况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下达指令,快速解决问题,极大提高了社会效益。

二、地下水监测与管理

地下水监测是提高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工作的现代化水平的基础。地下水监测是确立水资源决策的基本依据。水资源成因复杂、面广量大、危害严重,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社会影响极大。及时、全面、准确了解和掌握全国水资源程度和生态环境状况,科学评价水资源的水生态建设成效至关重要。如何掌握水污染地区分布以及产生的危害和严重后果,是涉及到民生问题、经济发展的大事。所有这些,只有通过科学的监测掌握,才能正确的判断和决策,因此做好地下水监测工作极为重要。

实时监测模块主要对每一个监测井进行视频实时监测,并在地图中显示该监测点的最新的一条水温、水位、气温、气压等数据信息。点击列表中任意监测点,可查看该监测点的视频监控信息,如下图:

环境状况模块包括长期观测点数据、水质取样数据以及数据统计功能。

专题添加模块将系统所提供的数据服务以目录树的形式进行展示,用户可根据需求点击所需的图层数据即可添加成功。

三、地质遗迹监测

地质遗迹是地球在其漫长演化过程中形成且不可再生的宝贵自然遗产,是人类经济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地质环境资源。地质遗迹资源主要包括两大类:古生物化石和地貌景观。为了更好的保护地质遗迹,结合实际情况,设计地质遗迹保护方案,采取针对性强的保护措施。

地质遗迹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对地质遗迹本身的监测和地质遗迹周边环境的监测。对地质遗迹本身监测的内容根据地质遗迹类型和特点的不同而异,主要内容包括其外观、形状、位移等,对地质遗迹周边环境监测的内容因地质遗迹类型的不同和监测研究的需要而异,主要包括温度、湿度、含水率、二氧化碳浓度、光照等。

监测点布设图

四、矿山地质环境监测

矿山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大规模的矿山开采为人类经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但同时也破坏着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而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又依赖于良好的自然环境系统的支持。因大规模的矿产开发造成地质环境严重恶化已经成为制约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甚至影响了本地区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因此开展矿山地质环境管理,不仅仅是观念的转变,也是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对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变化趋势进行矿山地质环境监测。通过监测及时掌握矿山地质环境动态变化规律,预测矿山地质环境发展变化趋势,从而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监测是矿山环境恢复治理研究工作的基础,也是进行地质环境管理的依据,尽管地质灾害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但其突发前会出现各类征兆和变化,只有加强监测,才能做到提前预防,提前防治,减少损失,因此,有必要建立具有现代化通讯设施、先进监测手段,统一联网的矿山环境地质监测系统。

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系统是利用传感器技术、信号传输技术,以及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从宏观、微观相结合的全方位角度,来监测影响安全的各种关键技术指标,记录历史、现有的数据,分析未来走势,以便辅助企业及政府决策,提成矿山地质环境保障水平,有效防治和遏制事故发生,系统依托智能的软件系统,监理分析预警模型,实现与短信息平台结合,当发生异常时,及时自动发布短消息到管理人员,尽快启动相应的预案。

五、其他监测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地热水、矿泉水管理职责分工问题的通知》中对地热(含地热水)、矿泉水的管理职责明确规定,是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管理地热、矿泉水职责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商业经营企事业单位办理各种手续、维护自己权益的重要保障。根据《通知》,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切实加强地热、矿泉水资源的保护。

矿泉水是直接关系到人们饮用健康的一种矿产资源,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做好矿泉水资源的勘查评价、开发、年检和保护等监督管理工作,要严格按照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GB8537-95做好矿泉水的动态监测,特别是做好每年矿泉水水源地的年检工作。对年检不合格及拒绝参加年检的单位,要取消其采矿资格。

地热资源是宝贵的矿产资源,是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要加大地热资源的勘查评级力度,加强地热资源的开发和保护,严格地热井审批、施工和年审程序,开展地热开发利用示范项目和地热水回灌等新技术的研究推广工作,实现地热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地质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地质环境监测目的是为了掌握地质环境动态变化规律,预测其发展的趋势,采取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保护地质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地质环境监测作为重要的基础性、公益性工作,是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履行地质环境保护职能的技术支撑,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社会稳定,保持经济社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重要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