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222.磁场光子密度与突发核聚变的思考

 王东镇 2019-05-21

2019.5.21

虽然局部环境存在光子密度趋于均衡的趋势,星际磁场正负电子的分布还会导致磁场光子密度分布的不均衡。所以,任何系统内星球都存在高度温差、深度温差、纬度温差、层次温差、昼夜温差和季节温差。

其中,昼夜温差比较直观,主要来自宇宙射线的影响;季节温差主要来自磁场倾角产生的磁轴漂移现象。其余的温度变化就与磁场中正负电子的分布有关,而光子正是正负电子对偶聚集的一般形态。

星际正负电荷的交流是时刻进行的,宇宙射线的影响也一分钟不会停止,而磁场温度却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因为有光子裂变机制和光子聚变机制存在:光子可以裂变为正负电荷参与星际循环,也可以聚变为化学元素转化为其他物质形态。

地球第一对偶层次包括大气层、地壳、上下地幔,与太阳倒数第三对偶层次交流正负电荷,组成共同磁场。明显存在大气边缘热层、软流层、上下地幔四个能量集中区域,后三个区域可能分别是第三、第四、第五周期元素的形成区域。

元素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高温只能使其保持熔融状态,达到临界状态才能发生进一步的聚变反应。所以,核聚变具有突发性和相对的规律性。

我们生活在地球表面,很难了解地下的物质运动,但是可以根据洋流、大气环流、热带风暴、龙卷风和突发性气候变化间接了解地下的物质运动,因为它们都是带电粒子的运动,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

下地幔可能温度最高,核聚变也最为频繁。核聚变是强烈的吸热反应,引发剧烈的热运动,可能对偶地球对流层的大气运动。是否如此,我不清楚,深入研究才能确定。

所谓魔鬼三角洲可能在地下深处存在核聚变的多发区域,每次突发核聚变都会产生灾难性后果。

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的突发核聚变,龙卷风和强对流天气可能对偶地下深处的某次突发核聚变,寒流则是一定规模核聚变产生的。热浪则是光子的相对积聚,可能是某种偏电荷光子的相对积聚,因为核聚变需要不同种类的光子。

连续核聚变可能深入地球的不同层次,破坏层次屏障,所以地核物质才能来到地球表面。

某些核聚变需要能量储备,所以具有突发性。初级元素可能不需要能量储备,对偶环境元素的形成也可能随时随地进行,所以核聚变存在各种形式,不能一概而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