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鸿传 王勇闯 编著 前言 从单兵种来说,马炮兵的杀伤力,远不及车,然而,它们却是象棋7个兵种中的重要成员,是象战中必须面对的“热门话题”。这三个兵种不仅数量多,在攻子中所占的比重大,而且以其本身的特色而备受弈者的青睐。炮直马曲兵细腻。炮乃三军之胆,马有八面威风,兵则奋不顾身。三子各具特色,各有千秋,相互配合,可塑性很大,既可创作实用性很强的实用残局,也可创作艺术性强的排局,各具宜人之趣,并推动着残排局向更广阔、更深邃、更多元的道路前进。无论什么体裁,通过作品的表现,既可看到时代的印迹,又可推动创作的发展。三子互为声援,恢宏壮美,昂扬蹈厉,纵横驰骋,可演成有声有色的、多姿多彩的战阵,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牵一发而动全身,蕴含着很强的技巧性;马炮兵攻杀有很丰富的美学内涵,很适应读者的欣赏心理,是残局中富有研究的专题,是弈者登堂入室的必修课,读后使人明智,使人激励奋发。 当代,象棋勃兴,比赛频繁,作者蜂起,研究这个专题的人越来越多,为这三个兵种的深化研究开拓了可喜的前景,拓宽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显得更加丰富,更有深度。迄今,研究硕果累累,问世的有陈廉庸著《中国象棋炮兵专集》《中国象棋马兵专集》,刘健著《炮兵攻杀技巧》《马兵攻杀技巧》,李中健著《兵的妙用》,徐家亮、陆兴、王国栋著《兵卒类残局》等等与马炮兵类有关的专题研究。诸作技巧性很强,都有作者自己的声音,自己的发现和表现,自己的艺术性与解局才华。这是残局史上的一大丰富、一大变迁、一大发展、一大文化景观,是象棋文化的重要精华,给人们留下了强烈印象。这些专著,从一个角度反映对弈生活的某一侧面,虽论及的兵种不同,侧重不同,但离不开这三个兵种的独特作用。这些珠玑锦绣般的作品,是力和美的展示,是实践者、研究家看到的、经历过的、为之感动的,是作者们的深刻体验,是对残局的深沉的爱,是他们独特的心弈见解和底蕴,是自我意识的高扬。我们对他们的文化选择,对他们的艰辛劳动,表示深深的谢意。这些著作,视野开阔,风格独特,卓见多多,强化了这三个兵种的特色和艺术表现力,富于灵性,为它们平添了无限的生机,显示了它们的时代性。这些专著,异趣沓来,能启发人们养成观察生活、分析问题的习惯,以活跃读者思维、开阔思路、丰富想象力,提高在生活中摄取素材和提炼主题、表现生活的能力。在当今潮水般涌来的实用残局作品之中,顺手牵羊、粗制滥造之作泛滥,上述作品的出现,我们以为应当视为对这种恶劣文风的一个有力的匡正。马炮兵如何攻杀,是一门学问,但向无定式,几百年来人们只是不断的摸索,然而仍处在零敲碎打的状态,难成气候。在古代弈论中,从没有人接触,更没有人说过所以然,对其变化规律,人们尚处在不断认识之中。需在发展中不断丰富和完善,需靠各人的录性及棋功底临场发挥。因是新兴的体裁,人们处在摸索的阶段,没有形成比较详明的标准。总的说不外两端:一是马炮兵要紧密配合,各尽其能,形成一个拳头、一股力量;二是要善于运用取势及运子抢攻,充分发挥各子的功能。凭此两端,将会取得较为满意的结果,该胜的不致给对方幸和,该和的不致给对方幸胜。 总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多实践、多摸索,多求教高明,便会出真知,提高运作技巧,实践多了,便会发现新意,掌握技巧,另辟新境,加深功力,兵机在握。马炮兵是在收尾工程中具有特殊的重要作用,它们发挥得如何,是决定胜负的关健,有如足球赛中的临门一脚。本集展示的局例,读者可通过分析,以领略其妙用,以提高战略运筹,逐渐登堂入室。笔者是在当前棋界百花齐放的大环境下从事这个专项研究的,所引用的作品有出处者皆注明出处,余皆是笔者的审美再创造。 笔者坚信,这个专题实际上代表一种文化层次,它是适合象棋形势发展需要的,鉴于此,特编写了这本专集。此书熔实战对局、实用残局于一炉,所引局例精粹深刻,议论允当,深入浅出,更具有学术上的独创性。这是一个新的天地,带有时代的智慧,带有新时期的高度,可让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欣赏、品味、借鉴、发挥,培养创造力和分析力。但愿它既有益又实用,可能成为读者的好朋友、好伴侣!这是笔者由衷之言,笔者的浅见,旨在抛砖引玉,更在寄希望于未来。 崔鸿传 王勇闯 2008年冬 目录 第一章 奇局共赏共(7局)第1局 奥运火炬 奇局共赏共(7局)第2局 火箭腾空 陈明仁 奇局共赏共(7局)第3局 胜和难卜 裘望禹 高佩玉 奇局共赏共(7局)第4局 十全十美 裘望禹 奇局共赏共(7局)第5局 打圆场 陈明仁 奇局共赏共(7局)第6局 连环扣 奇局共赏共(7局)第7局 问字局 第二章 “小精灵”效应共(3局)第1局 小精灵 “小精灵”效应共(3局)第2局 大精灵 “小精灵”效应共(3局)第3局 驰骋大草原 第三章 第1局 逼宫 第2局 上云梯 第3局 追无双 黄大昌 第4局 不归家 陈明仁 第5局 过山龙 崔鸿传 汪恩灏 第6局 不服老 第4局 不归家 陈明仁 第7局 三级跳 第8局 天涯路 第9局 冲天炮 第10局 摸步哨 第11局 八卦阵 钟志康 第12局 原动力 孟立国 李中健 第13局 一扫光 陈明仁 第14局 龙卷风 第15局 处变不惊 钟志康 第16局 摇篮曲 张永刚 第17局 九方皋 陈明仁 第18局 凯旋曲 第19局 镇头神 第20局 惊涛拍岸 陆兆养 第21局 一气呵成 金启昌 杨典 第5局 过山龙 崔鸿传 汪恩灏 第22局 后卫战 第23局 大追捕 第24局 南山马 裘望禹 高佩玉 第25局 一剑封喉 陆兆养 第26局 三仙炼丹 陆兆养 第27局 生死劫 裘望禹 第28局 烽火台 第29局 踏青游 第30局 滚地龙 第31局 万花筒 第32局 迎新岁 第33局 喝断当阳桥 钟志康 第34局 当头棒喝 樊文兆 第35局 险韵诗成 黄大昌 第36局 天马行空 张永刚 第37局 渡河焚舟 第38局 荆唧请剑 第39局 倚马可待 第40局 双峰贯耳 钟志康 第41局 居高临下 第42局 四面设网 第43局 因势制宜 第44局 名姬骏马 孟立国 李中健 第45局 文采风流 裘望禹 高佩玉 第46局 瞻前顾后 裘望禹 高佩玉 第47局 金人七燕(甲) 第48局 金人七燕(乙) 第49局 大浪淘沙 张永刚 第50局 欲擒故纵 第51局 试我锋锷 第52局 立马昆仑 崔鸿传 汪恩灏 第53局 赏花醉月 第54局 倚马高才 臧如意 王国栋 第55局 鸳鸯腿 钟志康 第56局 三军用命 第57局 三春燕子 第58局 冰城走马 李中健 第59局 醉八仙 钟志康 第60局 三雄试剑 钟志康 第61局 时不我待 钟志康 第62局 三羊开泰 钟志康 第63局 天狗吞日 钟志康 第64局 罗汉伏虎 钟志康 第65局 九龙治水 钟志康 第66局 小鸟依人 第67局 奋不顾身 傅信仁 第68局 胜者为强 第69局 前沿阵地 李中健 第70局 以退为进 第71局 回头是岸 钟志康 第72局 拨云见日 黄大昌 第73局 刺刀见红 姚佑根 第74局 两岸同心 陈明仁 第75局 天罗地网 第76局 壁虎游墙 第77局 一骑困魏 第78局 百战百胜 第79局 息息相关 第80局 旁敲侧击 第81局 倒挂金钩 第82局 三星在户 周孟芳 第83局 避君三舍 周孟芳 第84局 束手待毙 第85局 虎视眈眈 第86局 红线盗盒 第87局 李代桃僵 杨广义 第88局 炮兵取象 第89局 炮兵争功 第90局 好马一鞭 第91局 势不可当 第92局 争强好胜 曹以明 第93局 林中响箭 第94局 乘势而上 第95局 纵马觅诗 第96局 缓兵之计 第97局 先声夺人 第98局 初试啼声 裘望禹 第99局 九死还魂 第100局 雪花盖顶 裘望禹 第101局 引蛇出洞 裘望禹 第102局 后来居上 裘望禹 第103局 振翼冲霄 陆兆养 第104局 引人入胜 钟志康 第105局 击鼓传花 裘望禹 第106局 英雄本色 裘望禹 第107局 曲径通幽 张健麟 第108局 龙门倒挂 裘望禹 第109局 十面埋伏 裘望禹 第110局 花醉蝶扶 钟志康 第111局 霸王硬上弓 杨官麟 第112局 春郊试马 第113局 天外来客 第114局 香江赛马 第115局 铁马金戈 裘望禹 第116局 大江东去 裘望禹 高佩玉 第117局 骠骑奏捷 第118局 八仙过海 张健麟 第119局 天之骄子 吴一江 第120局 彩凤来仪 沈通声 第121局 民族英雄 傅荣年 第122局 飞觞醉月 孟立国 李中健 第123局 三户亡秦 第124局 健儿快马 王光忠 第125局 婆娑起舞 沈诚康 第126局 高屋建瓴 第127局 龙马精神 姚佑根 第128局 风雨无涯 第四章 周孟芳的马炮兵少子局共(9局) 第1局 喜托龙门 第2局 胡服骑射 周孟芳 第3局 万象森罗 周孟芳 第4局 犊不畏虎 周孟芳 第5局 消遥游 周孟芳 第6局 长风破浪 周孟芳 第7局 俊彩星驰 周孟芳 第8局 聚蚊成雷 周孟芳 第9局 马嘶春色 周孟芳 第五章 为汶川大地震而作共(9局) 第1局 问世间,什么是大爱 钟志康 第2局 红叶题诗 钟志康 第3局 蜀道难 钟志康 第4局 冲进灾区 钟志康 第5局 燕南飞 王方权 第6局 穿越地震带 钟志康 第7局 废墟下的生命 钟志康 第8局 空投 钟志康 第9局 泄流槽 钟志康 后记 自编著《象棋经典残局精解》出版以来,我们先后接到海内外很多棋友来信鼓励,于是我们又马不停蹄编著了这本专集,以答谢读者的抬爱。这次编著,最大的特点是弈林大协作。我们在象棋网络上发了征稿贴子,得到了江西汤玉华、四川王方权、江苏周孟芳、浙江裘望禹、福建沈通声等的响应,他们在百忙中抽空校稿。这些排局高手,既是笔者的挚友,又是笔者的师长,对笔者期之殷殷。他们博学,残局功力深厚,校局善于抓住要害,有真知灼见,发前贤所未发,寥寥数子,自具特色,令人铭记于心,叫人钦佩仰止,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发。在此,特致以衷心的感谢,并向所有关心支持本局出版的同仁们致谢。书中所收棋局均为十子八子,即小见大,以少见多,画龙点精。这种玲珑小局,最能启迪读者的想象,适应欣赏者的要求,满足阅读者的审美欲望。局虽短小,读之却意味悠长。这些作品,图着和谐,天衣无缝,深刻动人,有感染力,使人觉得别开生面,这是编制者的新思路,是习见的“少子局”的创新运用。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我们只能在摸索中前进,还望方家多提供宝贵意见。 本书155局残局,千树竞妍,万枝斗丽,足以与开、中局三分天下。全书棋局既要子少,又要以马炮兵为定位,给人以独特的、高难度的感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笔者的这种审美取向,力求满足人们多元化的艺术需要,启发人们寻幽探胜的兴趣,迎合广大的残局爱好者的欣赏需求。这些作品有鲜明的倾向性,但这毕竟是“戴着镣铐跳舞”,以有限的兵种,拟无尽的气象,在限制中显露出拟局水平。这需要我们花很大力气去研究、去比较,“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既考验了作者,对我们编者也是严俊的磨励。只要我们认识它的本质,扬其长,避其短,倾尽全力,就能推动它前进。弈海觅珍,难免有遗珠之憾,还请同仁谅解。 本书所有作品,皆标明来源,注明出处,并奉书代酬。没标明出处的,皆笔者所作。如有漏寄样书,请作者来函联和系补发。凡参考、引用资料的,由于时间的关系,未能与原作者——联系,在此谨表谢意和歉意,希望作者朋友在见书后,与我们联系,以便敬奉样书。我们期待着批评,期待着再版时得以增补和修正。 崔鸿传 王勇闯 2009年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