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都是感冒,为何别人几天就好,你咳了半个月却还不消停?

 有智慧不如趁势 2019-05-21

有约君说

普通感冒,这实在太常见了。入夏以来,时雨时晴,湿热加重,一不小心很容易就“中招”了。

都说感冒没有特效药,而它本身也是一种自限性疾病。确实,有不少人休息几天也能挺过去,但你是不是试过吃了不少药,不但未能缓解,甚至更严重?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发烧、咳嗽,咳得撕心裂肺,成晚睡不好觉,早上起床感觉全身都快散架了。

更难受的是,这种咳有时一拖就是半个月一个月,手尾老长了。为什么你得一次感冒会这么难好?

今天,有约君找来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的专家,好好帮你分析一下——

都是普通感冒,

为何同病不同命?

相信很多饱受感冒困扰的人都有这样类似的经历:出现症状时,自己找点药吃,起初两天有点效,以为就快好,想不到过了两天就开始频繁咳嗽甚至发烧,接着吃药却不见效了。而且,起初只是白天咳,痰有点多,发展到后来吃了化痰药也不见效,一到晚上咳得更厉害。

为什么老王感个冒,不用吃药几天就好了,而你吃了抗病毒冲剂、胶囊、口服液还有止咳水,但还是没日没夜地咳咳咳,就是好不了?严重时甚至不能平卧,晚上睡不好觉,白天无精打采,工作和生活大受影响。

都是得的普通感冒,

也不是什么流感重症,

为何同病不同命啊?

其实,老王好得快,是因为他在感冒初期身体调节及时“止损快”,而你之所以手尾这么长,是拖到病从“表证入里”,体内的免疫“大军”节节败退。

第一阶段

感冒初期,

扶“正”及时“止损快”

怎么判断你患上感冒了呢?无非是头痛、恶寒,鼻塞流涕,身体沉重或酸痛,轻微发热等。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这些症状表明病程处于“外感表证”期。

中医认为,感冒初期的外感表证,主要是由于正气不足,比如抵抗力下降的时候,在气候急剧变化、冷热失常、过度疲劳(加班熬夜等劳作过度)等因素下,人体的皮毛肌表偏虚弱了,抵抗外邪的保护层(中医称为“卫表”)变弱了,外邪便趁虚而入侵袭人体而发病。

其实,人体本来就有自我调节机制,即中医所说的“正存于内,邪不可干”,感冒初期症状较轻,体质好的人用传统的方法,例如喝点葱白汤,或是多喝点热水,发发汗,多休息,保护好体内的“正气”,就能逐渐缓解症状,不用服药也能自愈。

Tips

感冒初起,有些轻微怕冷怕风,出现头痛、流涕等症状,可以试试服用葱豉汤助缓解——可取葱白3寸长,淡豆豉30克,煎汤分2次服;

症状稍重一些的患者,可再加桂枝10克、栀子15克,煎汤分2次服用;

若伴有轻微咳嗽咽干咽痒的患者,可用桂枝12克,杏仁10克煎汤分2次服。

特别提醒:以上是成人用量,小儿酌情减量。

症状严重些的,就要用更为辛温发散的方剂,比如经典方剂中的麻黄汤、桂枝汤、葛根汤等。

第二阶段

由表入里,

免疫“大军”招架不住

感冒初期,能及时“止损”的人一周左右就自愈了,但往往有不少人硬扛了一个星期还未完好转,拖到进入第二阶段——病症“由表入里”,肌表的皮肤屏障(也即中医所说的“卫气”)更虚了,体内的免疫“大军”节节败退,甚至开始发烧,咳嗽不断。

这就好比城外的卫兵(“卫气”)防不住了,城内的士兵(“正气”)又不足以对抗猛扑过来的“外敌”(感冒病毒),很快就被攻城掠地,侵犯到其他脏器。

当城内外的士兵跟外敌打得不可开交,身体就表现为发烧。而当呼吸系统拼命想把入侵的“外敌”赶走,又出现了咳嗽、咳痰等症状。特别是之前有过慢性咽炎“前科”的人,在这情情况下更容易导致慢性病急性发作,原先潜伏在体内不敢轻举妄动的“寒湿”这时便冒头出来兴风作浪,跟“外敌”(感冒病毒)里应外合,一起去跟城内的士兵(“正气”)干架。

从中医的角度,形象点来说,普通的感冒咳嗽就是外敌(感冒病毒)和内奸(体内寒湿)携手攻打身体这座“城池”。中医的治疗原则是结合每个人的体质、病史、发病诱因、病程长短来综合评估,辨证施治来“支援”卫兵“驱敌”,保护好“城池”。

第三阶段

咳到怀疑人生?

乱吃药很伤人

对付普通感冒,很多人会自己买药“自治”。特别拖到后面咳喘加重,影响到晚上睡眠,更是心急如焚,自己到药店找咳喘药,特别是中成药,很多人以为副作用小,吃一种不见效便再换一种。但还是拖拖拉拉手尾好长,咳到怀疑人生。

其实,非学医的患者一般不懂疾病的辩证的,药店里中成药很不少,若咨询店员,可能会向你推荐:黄痰用清热药,白痰选辛温药,干咳就翻翻看哪个包装上有写治疗干咳的。这种方式太过简单粗暴,缺乏系统辨证,可能吃错药。

很多人就是因乱服药反而病情加重、病程加长。比如许多黄痰咽痛的感冒患者,中医辨证可能是“寒热错杂证”,如果大量服用清热解毒药,炎症是消除了,但“正气”也伤到了,面对外敌(感冒病毒)入侵,“城池”更加难守了,拖久了变成了慢性咳喘。

“寒热错杂证“的人往往是“里虚”伴有热证,就如前面打的比方,身体这座“城池”本来就兵力不足,还有一些“寒湿”之类的“内奸”潜伏,与“外敌”交战引发了一些热证,不能光是清热,“兵力”不足还得同时找“外援”来“退敌”并把“寒湿”这些“内奸”驱走。如果只是一味吃清热药,不但赶不走“寒湿”,也补不了正气,大量清热解毒药用多了还会伤及城内的士兵(“正气”)。结果咳嗽咳痰还是好不了。

所以,拖到这个不利的阶段,在适度清热的同时更要扶助“正气”。记住:清热解毒药要对症才可以用,不对症反而是更添乱!特别是平时容易反复咳喘的患者,大都伴有里虚(正气不足),切莫自己擅自乱吃中成药。

Tips

平时腠理虚弱、易出汗,免疫力较低容易感冒的人,流感季或者天气多变的时候,可试试黄芪建中汤加味,帮助益气固表。

组方:黄芪10克,桂枝3克,白芍6克,炙甘草3克,防风3克,红枣3枚,生姜6克。

用法:煎汤1天1剂,服用时可适当加入10毫升左右的蜂蜜。

提醒: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用这个预防方,因为中医治疗还是建立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建议先咨询医生,辨证清楚了决定是否服用。

医学指导/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洪敏主任中医师、聂文强博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