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跟师一日一得之医海点滴

 369蓝田书院 2019-05-21

143、著书的意义

当跟诊日记在我们广东被很多中医爱好者接受过后,他们看过后,很多对应里面的方子都治好自己的病,我们听了过后,既高兴也担忧,高兴是中国传统的中医还是很有民间亲和力的,担忧的是照书治病不能盲目照搬,最好是咨询一下周围的医生朋友或过来人,如果辩证细致,大方向没错,那效果就更理想了。

我们回到家时,有一个当地收废品的大叔,找来我们家,感谢我们治好他的病。

家里人不解地问,孩子在湖北学医,相隔千里,怎么会治到你的病?

这大叔笑着说,我在收破烂时收到一本书叫《任之堂跟诊日记》,我一看是医书,不忍丢弃,就放在家里翻翻,看到上面有一个治脚痹的方子,我的脚就是痹痛,走路一跛一跛的,好多年了,一直没治好,我按上面方子重用黄芪就治好了我的脚,你看走路都正常了。

原来他是重用黄芪治好自己虚损脚痹的!

俗话说,一个医生开一个方子,只能治一人一时,但是一个医生写了一本好的著作,不仅可以救一个时代,甚至这种利益是世世代代的。

故曰:治人一时以药,治人一世以书。

所以对于过来交流的很多有经验的医师,他们一般只是忙于诊务,很少抽出时间来整理医案,写些医学小品文,中医心悟。当我们跟他们说这方面的道理时,他们居然都很接受,而且乐于在诊病之余多写心得体会。

这样民间更多中医好的经验,能够于书籍的形式承传下来,相信中医的推广就更加久远了。在《石室秘录》的序里头,有句话叫做,“习医救一人,不若救一世也,救一世,不若救万世也。”故而古人有广大心者,都会走著书立说这条路子,因为这样就能够带起更多的医子,让更多的病苦众生受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