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尚方宝剑到免死金牌!皇权制衡手段的再升级

 轻风无意 2019-05-21

导读:在我国的历史和戏曲当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套路:当一个奸臣要谋害忠臣的时候,经常都会在千钧一发的时刻,出现一个重量级的人物,手执尚方宝剑,所谓“上斩庸碌,下护百姓”,让忠良之士得到沉冤昭雪。而“尚方宝剑”和“免死金牌”也在中国历史上被赋予了“高于王权”的神圣权利。

在20世纪80年代,河北承德举办的“全国挖掘博览会“上,河南展出了一把”尚方宝剑”,上面写着“救赐兵部尚书”以及“先斩后奏”这几个醒目的大字,由此也可以证实在中国历史上确实存在着“尚方宝剑”,也许,并不是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的杜撰,那么这几个大字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从尚方宝剑到免死金牌!皇权制衡手段的再升级

尚方宝剑的得名与出处

“尚方”本来只得是古代掌管宫廷饮食的一种器皿,皇帝的御用宝剑都是由此得名。

在秦朝,“尚方”属于少府管辖统治,而“少府”属于古代的九卿之一,职责主要是管理和制造皇家生活的起居和生活用品,在清代的很多影视剧作品中,都有”内务府“的称谓,其实也就是由”少府“这几个字衍生而成的。

在秦汉时期,少府所属尚方令及尚方丞,”令秩六百石“,主要掌管皇上的御用刀剑的器物。

在唐人杜佑所著作的《通典》中,称汉代分为中、左、右着三大尚方署。而出土的相关文物中的线索可以看到,在汉武帝时期,就已经有了中尚方,所造钟、鼎等器具;

从尚方宝剑到免死金牌!皇权制衡手段的再升级

在《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条侯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着。“也就是说,工管就是尚方属的工匠,所制造的物品都归于尚方,工匠的地位比较低下,每天的工作量远远超出了普通百姓。然而,这些地位低下的工匠们却制造出了难以计数的珍馐物品,在特权高压和统治之下,也为中华文明所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尚方宝剑是中国古代政治集权时代的产物,也是皇权至上的象征和标志,在明代刘伯温的《赠周宗道六十四韵》中也要这样的解释:”先封尚方剑,按法诛奸赃。“这种制度的思想和法律施行主体的工具,也暗示着朝代皇权制度下统治者个人权利的扩大。

到了民间,在很多的文学作品和艺术作品中,也进一步对其塑造了艺术性的加工,使其成为了忠臣良将所拥有的伸张正义的法宝,一方面是对于法律公正的渴望,另外一方面也是反映了对于皇权的畏惧心态。

从尚方宝剑到免死金牌!皇权制衡手段的再升级

免死金牌真的能够发挥”免死“效用吗?

说到尚方宝剑,不得不提”免死金牌“了,这个词语在很多的影视剧作品中都可以看到端倪,在权利的象征和影响力方面比尚方宝剑要弱一些,但是就本身的作用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

从尚方宝剑到免死金牌!皇权制衡手段的再升级

说到这个词语,其实很多人第一反应都会想到《水浒传》中的柴大官人。柴进作为书中为数不多的血统尊贵的后周人,在传承了宋太祖陈桥兵变之后送给他们的”免死铁券“,《水浒传》中有这样的记述:”那些捕盗官军,那是连“正眼儿”也不敢看看的。因此他专门招揽天下好汉,不管你是“做下十恶(不赦)大罪”,还是’杀了朝廷命官,劫了库府的财物‘,他都敢藏在庄里。“

从尚方宝剑到免死金牌!皇权制衡手段的再升级

虽然施耐庵在此处略微做了夸张,但是不得不承认免死金牌的作用了。在北宋时期,一般的”丹书铁券“都是皇帝奖赏给在朝廷上有过大功绩的功臣,而柴进作为后周的皇族,拥有着一张”免死金牌“就拥有了不一样的社会地位和尊崇。

而在中国的历史上,关于免死金牌的记载也不少,唐朝时期,唐庄宗赐给李继麟、郭崇韬以及李嗣源三人免死铁券,结构三人相互遭到了猜忌和排挤,最终不幸殒命。

这三个人均为朝廷立过了赫赫战功,尤其是郭崇韬,在平后梁的过程中功劳居于首位,但是在遭到李存勖等人的猜忌之后,最后惨死,结局可谓是悲壮。

从尚方宝剑到免死金牌!皇权制衡手段的再升级

皇权和君权的制衡工具

从这个事例中,我们不难发现,丹书铁券作为皇帝对功臣(特别是武将)的收买,功臣也需要它作为一种功绩的肯定,从这个层面上,可以稳定皇帝和权臣之间的制衡关系。

但是位居高位的皇帝也面临着”无人之巅“的落寞和敏感,他们心中永远都有这样的一个矛盾:既要倚重大臣,同时又不需要对这样权臣进行提防和监督,这两者之间很难做出平衡。

中国历朝历代都有关于对权臣的制衡策略,作为臣子来说,内心也和君王面临着同样的矛盾:既想要建立不世功勋留名千秋,又忌惮”功高震主“,于是很多的功臣不得不在隐忍和守拙中如履薄冰。

从尚方宝剑到免死金牌!皇权制衡手段的再升级

而”丹书铁券“制度的建立可以让这几组矛盾在表面上得到了缓和和平衡,却没有能够撼动历史中君臣矛盾的本源。大臣们因为得到了免死铁券而备受皇帝的信任,但是同时也面临着其他朝臣的嫉妒和排斥,正所谓”树大招风“,能够立于风口浪尖上的臣子危险度也远超过其他人,而一旦大臣建工之后恃宠而骄,那么必然会给日后君臣矛盾埋下隐患。

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卫灵公和臣子弥子暇的事件,都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这一个问题,无论你有多么被信任,当日后的失信到来之时,之前的信任都有可能会成为你日后责难的口实,所以说,有的时候,这样的信任永远都是短暂的,唯有明哲保身才是正理!

综上,在个人权利逐渐扩大膨胀之际,相关的”免死“法规很有可能都成为一纸空文,臣子的生杀权利永远掌握在皇帝手中,而尚方宝剑和免死丹书一样,有的时候也只是政治需要的一种道具和高明的制衡手段而已!

从尚方宝剑到免死金牌!皇权制衡手段的再升级

参考文献:

1,杜佑《通典》

2,司马迁《史记》

3,刘伯温,《赠周宗道六十四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