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解读
2019-05-21 | 阅:  转:  |  分享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解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仅是课堂教学中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应用,目的是营造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应用不是目
的是手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当然离不开信息技术,因为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这里的多媒体技术也
好,网络技术也好都是为了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来应用的,在信息技术营造的包括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课堂网络、校园网络和互联网络等信息化教
学环境中实施网上讲授、演示、自主学习、讨论学习、协商学习、虚拟实验、创作实践等教育教学的活动。而不是借用多媒体实现书本搬家,教案搬
家。另外,信息技术中的媒体的应用不仅指现代媒体应用,还包括传统媒体应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互补使用。发挥媒体的最大效用。而不像有些
教师,利用板书很容易呈现的内容也要制成演示文稿,一堂课下来,没有一个字的板书。别忘了板书的示范性是演示文稿代替不了的。?信息技术
与课程整合不仅要求教师具备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信息意识。?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网络的发展,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主体的信
息技术越来越被教师熟悉,再加之系统的信息技术应用培训班和基于信息技术应用的校本教研的开展,教师具备了基本的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在信
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信息意识差成为主要矛盾所在。笔者对信息意识的理解是:一、深刻认识到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的是营造教与
学的信息化环境。即端正应用信息技术的态度,不要把应用信息技术看作是评优课得高分的主要因素,不要把应?用信息技术当作过场,而是应用
信息技术营造信息丰富,内容充实,形式灵活,既方便自己教又方便学生学的信息化环境。二、有为自己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多元化、多形式信息的
意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的是创造信息化教与学的环境,那么就要求课堂内容不仅仅是课本或者参考书上的内容,应该包括与之相关的丰富的网
络化资源等,比如说同样描绘荔枝,你仅仅使用了文字,还是图、文、声、像并茂。三、检索、选择、判断和理解信息的能力。由于网络化资源十分
丰富,那么教师如何实现快速的检索教育教学资源,又如何选择和判断出较为合适的资源,以及教师对信息资源的理解程度如何,即如何把这些资源
与教育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四、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的意识。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培养人。当今的学生所处的时代是信息时代,在信息技术与
课程整合中学生能得到丰富的信息资源,这当然也就要求学生具有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判断与理解信息内容的能力,运用信息,融入信息社会的态
度和能力。因此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的意识是教师信息技术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仅要求教师信息化,同样
要求学生也要信息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教师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教学活动,同样学生也要能在创设的信
息化环境中进行基于网络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讨论学习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
源,那么这也就要求学生要有学习这些信息化处理后的学习资源下载文档到电脑,使用更方便
献花(0)
+1
(本文系专升本2李敏...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