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萤窗异草  天宝遗迹

 韦诡 2019-05-21
骊山的北麓有一座石洞,洞门之上大书“天宝遗迹”四字。山洞以岩石为门,坚不可破,人们自然无从知道洞里面有些什么。明朝正统年间,有一天石门忽然自动裂开,露出一道缝隙,宽仅约一尺。有个砍柴割草的见到后,回家将此事告诉了同村刘瑞五,而他自己疑惧满腹,不敢入洞。

瑞五自小读过一些书,性格豪纵,颇有古代侠士之风,听说这粧新奇事 后,欣然决定前往探个明白。于是他约了些村民,都是喜欢热闹刺激,富有好奇心,胆识过人之辈,共有五位,携带酒食猎具,向石洞行去。到了骊山, 只见山道崎岖,荆榛塞路,他们攀石附木,好容易才上了山,远远望去,见洞口白石清明莹洁,滑润亮泽,仿佛有人常在那里行走,心里暗暗诧异。又往前走了大约一里地,才到达山洞。从缝隙朝里窥看,窈杳深邃,漆黑一团,什么也看不清。胆小的开始打退堂鼓,想要回去,勇怯相半的人也不敢再提进洞 的话,唯独瑞五奋臂高呼道:“不探明洞中奥秘,回村有何趣味!”说完便点亮 火钯,踊跃向前,带头进入洞内,接着有人跟随进人,也不过总共三人而已。刚入洞时,只约可二人并肩而行,渐往里走,山洞渐宽,能容纳一辆四匹马拉的车。两旁都是石壁,洁白晶莹。用火把照看,只见石壁上仿佛如有一幅幅绘画。瑞五回头对大家说:“这里的环境还真不错,何必害怕!”说完,更朝洞的 深处走去,以彻底探明洞里面的奇奥景象。

曲曲折折走了几步,便来到一道门前。门屏为青玉制成,上有隶书数行,墨迹犹新。大家用火把照着读了一遍,大略记载道;朕与妃子,每当盛夏酷暑,来此避热,共享洞天清凉之福,至今已有五年。风流潇洒,神仙难与比拟,汉武帝白云乡仙境,也不再值得羡慕。只是担忧千秋万代之后,世上知道我俩相得之欢的人必将甚少,于是命能工巧匠,置石像于洞内,以便 流传不朽。偶尔与妃子流览洞内石像,不禁相视而笑,几乎以为其是真身 而非石头制成。最后署'天宝十年秋七月御笔”。读罢,方知是唐明皇李隆基所写,

及至转到门屏后面,只见一片相当于数十间房屋的宽敞之地,中央放置 宝座,仅设虚位,看不出有什么奇妙。左边为晓妆阁,一个石美人轻挽秀发,对镜而视,倦态十分可爱。旁边侍候着两个宫女。一人手捧盛水的器皿,侧立面作向前欲行之状,另一人代贵妃捧持秀发,跪在地下将长发掬在手中,表情甚是恭谨。贵妃微微四首,似有所语,眉目如画,逼真传神.贵妃身后 站着一人,头戴唐巾,身着便服,一手微捋髭须,他便是开元皇帝之像。情貌 姿态,好像在同贵妃表示亲热,大家观赏之后,无不欣喜欲笑。右边是浴 池,以绿玉为池水,波纹荡漾,犹如真池之水清光粼粼,旁边站立二人,手捧 浴巾佩带,眉睫之间微含笑意。唐明皇与贵妃的身体,皆用白玉雕成。唐明皇赤身在池水中嬉戏,仅将脐下部分淹没在水中。侧首而坐,以目招妃,其状像是有所欲言,而又掩口暗笑。妃子坐在小石床上,亦卸去上衣,香脐微露,无不清晰可见。然而黛眉低垂,马发松弛,面容如有腼腆之色,而且用纤手摸触腰间绣带,一副欲解而不胜其羞的神态。而裙子以下,一双纤足则已裸露殆尽。

瑞五与众人睁大眼睛细细观看,正欲再深入洞内窥探奥秘,而抬头遥 望,一道帷幕俨然挡住了视线,不一会儿,忽然洞内发出巨响,犹如岩石崩 裂,而且冷气阵阵袭来,令人肌肤生粟,众人禁不住恐惧发抖,于是向洞外 退去,即使瑞五豪迈过人,也觉得心惊胆战,不敢独自留在洞内。刚走出洞 门,三人中已有二人栽倒在地,面色铁靑,口流涎水,好像中毒的样子。瑞五大吃一惊,赶紧扶掖二人走下山来,踉踉跄跄回到家中。到了晚上,那二人都一命呜呼。

死者家属不知原委,便到衙门告状。瑞五将事情经过原原本本陈述了 —遍。官府派人到实地査验,证明瑞五所述属实,就轻微地给他惩处后,把他释放了。于是派人用泥巴封死洞口,凿去洞门上“天宝遗迹”四字以湮灭其痕迹。尽管如此,一些樵夫牧童,仍能认出石洞的遗址,到了明朝天启末 年,雷霆轰坍了洞穴,遍地乱石高耸,这才分辨不清何处为昔日的石洞,

外史氏说:从前曾有一事大惑不解,唐明皇身力一代风流帝王,为了营造骊宫,精心选择奇胜之境地,难道就没有另外构建雪洞云楼,而仅仅以土木之室炫耀天下?而且杨贵妃平素体态丰腴,必然惧怕酷暑,难道没有清凉世界让她逍遥自在?.这桩奇事,虽然宽诞不届,也

未尝不可以补《开元遗事》之缺,所以将它记录在此,以存其异,供世人考辨寻踪。

............................

此篇源自于清代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中《天宝遗迹》一文。

原文如下:

骊山之阴有石洞,其额曰天宝遗迹。以石为扉,坚不可破,人亦莫知其所有。故明正统年间,门忽自裂,宽仅尺许。有刍荛者见之,归以语其乡人刘瑞五,已则惴惴焉,未敢入也。瑞五幼读书,性豪纵,有古侠士风,闻之欣然欲往。乃约里中喜事而好奇兼饶胆识者,共得五人,携酒食猎具而行。至则山径崎岖,荆榛塞路,攀附而后上。及见洞口,白石磷磷,然滑腻光泽如有人经行者,心窃异之。又行里许,始达其穴。由隙而窥之,其中窈杳而深黑,都无所睹。有怯者,即欲言旋;其勇怯半者,亦未敢言入。独瑞五奋臂大呼曰:“不探此奇,归有何?”乃篝火燃炬,踊跃以前。遂先入,继之者又,仅得三入。初入差可骈肩,渐深而能容驷马。两旁皆石壁,洁白晶莹。以火烛之,仿佛如有绘画。瑞五顾谓众曰:“境殊不恶,何怯为?”益深入之,穷其奇。曲折数武,便得一门,其屏以青玉为之。隶书数行,墨迹犹新,其众以炬照而读之。其略曰:“朕与妃子每遇盛暑避热此间,共享洞天之福,于兹五年矣!风流潇洒,不啻神仙。汉武白云乡,遂非所羡。但恐千秋万岁后,罕有知吾两人相得之欢者,爰命良工置石像于内,以流传不朽。间与妃子流览其中,不禁相视而笑,几忘其身之匪石也。”末署“天宝十年秋七月御笔”,始知为明皇所书。及转屏后,大可数十楹,中置宝座,仅虚位,尚无他奇。左为晓妆阁,一石美人挽发对镜,倦态堪怜。旁二宫娥,一捧匜器,侧立而欲前;一代妃捧发,跪而持之,貌甚恭谨。妃首微回,似有所语,眉目皆入画。妃后立一人,唐巾便衣,髭须微捋,则开元皇帝像也。情形态度,宛然相亲,众览之无不欣欣欲笑。其右为浴池,以绿玉为水,波纹荡漾如活。旁立二人,执巾捧帨,眉睫间微含笑意。帝与妃皆以白玉为体。帝白身游戏水中,仅没其脐下,坐而侧首,以目招妃,状似欲言而匿笑。妃坐小石床,亦裸其上衣,酥乳轻圆,麝脐微露,无不历历可见。然而黛低云皍,容如腼腆,且以纤手扪绣带,一似欲解而不胜其羞者。由裳而下,双弯则已尽赤矣。瑞五与众孜孜谛视,方将深探其秘,而举首遥睇,帷幙俨然。俄闻大声发于其内,如崩石。且冷气砭人,肌皆生栗,遂股栗欲返。虽瑞五之豪迈,亦凛乎不可独留。比出洞门,三人中已仆其二,面色青碧,口皆流涎,状如中毒。乃大惊,扶掖下岭,踉跄而归。至夜,俱暴卒。家人罔知其由,遂涉讼官。鞫瑞五,具陈本末。命吏验之,信然,乃薄责而遣之。因以丸泥封其洞,且凿其额,以灭其迹。然在樵夫牧竖犹能识之。洎乎天启末年,雷震其穴,乱石嵯峨,已渺然不知其处。

外史氏曰:余尝怪明皇为一代风流帝王,骊宫之造选胜搜奇,岂无雪洞云桂之楼,而仅以土木侈其观?且阿嬛素丰于肌,性必畏暑,又岂无清凉世界以安此弱质哉?及闻此事于瑞五后裔,虽荒诞不经,而未始不可补开元遗事。故存其异而录之,以俟世之问津者。

随园老人曰:刻画奇诡,几与《聊斋》相埒。然曰喜事好奇、兼饶胆识,方可以语此,则已得山水三昧矣!世无瑞五其人,不免皆门外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