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61101/学医从娃娃抓起,能解决医闹问题么?

 烟_灰_灰 2019-05-21

答案是不能。

有些常识可能会让小朋友晚上睡不着觉的。


其他常识还有:

医疗只是提供一个概率,站在分子一边还是站在分母一边,看命。

社区的医生怎么看都不如大医院的医生值得信赖。其实他们只要做好常见病的诊治,知道哪些寻常表现是必须转院到大医院的征兆并帮病人转院,能够为进入康复阶段和慢性病阶段的病人按时开药,发现病人病情变化及时安排转院,并且一直唠叨适度运动科学饮食禁烟限酒减盐减油保证睡眠……即可。至于没被及时发现病情特殊的人,认倒霉。

人们对医疗需求的追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但是越好的医疗越要多花钱。国家和个人在决定医疗政策与治疗方案的时候,都要考虑卫生经济学。卫生部末代部长陈竺有言:“我们不可能把钱用到那些实际上治不太好的病上,比如有的癌症到了中末期,即使做移植,对健康的效益还是很低的。”个人的选择就不展开了,大家其实都懂的。

                   

没有治疗意义的病,决定治疗方案时应该充分考虑经济承受能力是不是能接受人财两空。现在的人把阶层上上下下看的这么重,耽误了几代人的社会位置,病人闭不上眼啊,很多老人为了晚辈的幸福主动弃疗。不考虑经济问题,有的病坚持治下去,病人也很痛苦。当然,不是说不治,是采取姑息疗法,以生存质量而不是片面延寿为重。

医疗成本取决于对死亡的承受能力。每天因为头痛来诊和病人,没几个是要命的病。但是为了避免死亡,他们都要支付CT甚至MRI的检查费。要是社会对漏诊、误诊的容忍率高一些,医疗费能降低不少。现在一些人一说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就拿几十年前的标准比。如果医疗水平也降到几十年前,花钱能少一多半。三十年前的人均寿命是70岁,足够保证社会稳定的劳动者保全劳动能力到退休,完成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劳动力再生产。但是现在人觉得活到80岁还不够,那就多付钱吧。


弃老一直是存在。很多农村的老人生病,家属反复询问病情预后,得知有治不好的可能性,一家人就哭着带病人回家了,去医院是给邻居看的。大城市里体面的白领,考虑到自己在城市中的生计,远方甚至离的并不太远的长辈的健康总是要放在工作、放在自己现在的家族和孩子之后。在网上问来问去,寄回一点功效莫须有,甚至是功效脑白金化——脑白金的主要功能是告诉大家“我有孝心”——的东西,就算尽心了。敬老一直被宣传,因为这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价值观。人往前走的艰辛,老人往往就被视作包袱。现代的养老体系,其实是我们这个年代的弃老山。人们需要把老人留在那里,自己享受不受打扰的美好年华。

另外,常识与“依闹分配”无关。大家都能理解“臣妾做不到”,但是有机会还是想摆皇上的谱啊。

 
 作者简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