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云五世纪——南北朝前期的牛人们 NO.178

 了用民 2019-05-21

出自洛阳龙门石窟的《孝文帝出行图》

NO.178

此时已是公元495年三月,淮南一带阴雨不断。

对农民来说,春雨是贵如油;对拓跋宏来说,春雨却令人愁。

他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样一面黄历,上面写着:

宜:赖床、打牌、喝酒、南朝水军(雨后暴涨的河水便于水军行动)……;

忌:出行、搬家、嫁娶、魏军铁骑(骑兵雨后泥泞的土地上根本无法发挥优势……

是啊,这样的天气对以骑兵见长的魏军来说,实在是太不利了!

怎么办?

在相州刺史高闾、尚书令陆睿等人的建议下,拓跋宏最终不得不作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撤军。

随后他带领魏军主力渡河北归,断后的任务则交给了前将军杨播。

杨播出身于关中大族弘农杨氏,其母是冯太后的表姑,以勇冠三军而闻名

此役他和麾下三千多步骑在淮河南岸排成圆阵,拼死搏杀,一次又一次击退齐军的攻击。

直到魏军大部队悉数渡河以后,他才一边且战且退,一边比着中指对齐军高喊:我现在要回去了,有不怕死的尽管上来!

齐军被他的气势镇住了,竟然没有一个敢靠近,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杨播登上渡船,扬长而去。

勇士远影碧空尽,唯见淮河天际流!

至此,北魏五路大军中只有最西面的拓跋英还在汉中一带高歌猛进,但由于其余四路都已败退,他孤掌难鸣,也只班师回军。

这场齐魏之间历时近半年的大战就这样以北魏的无功而返告终。

不过,这次失利似乎并未影响拓跋宏在军中的威信。

这与他无与伦比仁义是分不开的。

有一次,在行军途中突遇暴雨,他身边的侍从连忙打开伞盖为他挡雨。

但他却把伞盖一把推开:将士们都在淋雨,我怎能置身雨外!

雨越下越大,将他的身体淋得彻底湿透。

雨越下越大,将他的身影映得极其高大。

正是凭着这种与士兵同甘共苦的作风,拓跋宏得到了魏军广大将士发自内心的尊敬和拥护

回到洛阳后,拓跋宏痛定思痛,决定回归内政,继续全面推进汉化改革。

事实上,早在大举进攻南齐之前,拓跋宏就发布了诏书,禁止官吏和百姓穿着胡服。

这引起了不少鲜卑人的不满。

拓跋宏对此心知肚明,但他并不打算退让。

这不是他的风格。

信奉的,是迎难而上,是一往无前,是“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公元495年五月,拓跋宏在朝会上向群臣提了这么个问题:各位爱卿是希望我们大魏的国祚能像商、周一样长久呢?还是连汉、晋都比不上?

这显然是个送分题。

他的二弟咸阳王拓跋禧连忙站出来抢答:臣等愿陛下超越从前的君主!

拓跋宏又继续发问:那你们觉得应该移风易俗,还是因循守旧呢?

这还是个送分题。

因此拓跋禧又不假思索地回答:愿陛下圣政日新!

不料拓跋宏的脸色一下子变得严肃起来,眼神更是锐利得似乎可以击穿铁板:既然这样,那朕就这么做了,你们不得有违

见到他这个样子,拓跋禧心里一下子慌了,本能地回应道:上令下从,谁敢违抗!

其他的大臣在这种气氛下,也只能纷纷表态:上令下从,谁敢违抗!

余音绕梁,不绝于耳。

拓跋宏的表情这才缓和下来:好。大家都这么说,我就放心了。

随后他当场颁布命令:名不正则言不顺。现在朕就下令,废除鲜卑语,改说汉语正音。三十岁以上的人,由于习性已久,可以慢慢来;三十岁以下的以及在朝为官者,今后一律不允许再说鲜卑语。如有违背,一律免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