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61岁的时候,郑板桥终于想通,辞官归田(另有被革职一说)。他从山东回到江苏兴化老家,造绿园一座,遍植绿竹,广养幽兰,开始书画生涯,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专心做起了职业画家,从此有了灵魂的安枕……。大多数人走不出读书为官的俗套,有人一辈子沉浮在这约定俗成的窠臼里郁郁不得志,而不知跳脱出来换一种人生。郑板桥终于在61岁那年清醒过来,不念仕途,解去精神枷锁,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使得绘画技艺日渐纯熟,以至日后有了一个著名的郑板桥。 ![]() 他这一步走得清醒,也白白把前半生浪掷。人为何到了花甲之年才能想通悟透?使得赫赫有名的“扬州八怪”,终于有了郑板桥的一席之地。其中五怪,皆擅画梅花——因为当时扬州城内盐商云集,富可敌国,人富了以后精神空虚,想必会趋风迎雅,且喜好以梅自况,买一些挂在厅堂明志,所以,梅花图在当时的扬州特别畅销。郑板桥却独辟蹊径,专攻竹、兰、石。他一生都在画这三样东西,不知倦意。他笔下的竹,苍老的、鲜嫩的、雨后的、月下的、经霜的、风吹的……不一而足。“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可见,他对自然造化的用情之深。他一直主张以“造物为师”,在自然中发现奇景。他给堂侄写信,教他画竹诀窍,现在来看那些信,堪比出色的美术评语。郑板桥的小楷行书,同样可以望见人生,清淡、恬然、自足、祥和,自己成全自己。 郑板桥的兰都在悬崖绝壁处,看他的题兰诗写得何等绝然: ![]() 身在千山顶上头, 突岩深缝妙香稠。 非无脚下浮云闹, 来不相知去不留。 ![]() 飘雨编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