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佛教对中国文化有何影响?

 菩萨老先生 2019-05-21
佛教是一种体系庞大、内容丰富的外来文化。传入中国以后,对中国文化的各个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从哲学来看,中国本土的哲学关注人伦世范和现世的人生哲学,轻视宇宙生成论、本体论、认识论和心性论;重视经验认识,轻视概念剖析与逻辑思维,在哲学结构与方法论两方面都存在较大的缺陷。佛教哲学则善于运用概念与逻辑推理的方法,对本体、心性等问题进行细密的分析,这正好补充中国哲学的不足。宋明理学以《四书》为要典,以心性论、本体论为核心,以体用为范畴,深入探讨理与事、心与物、心与性等问题,形成精致的面貌全新的哲学体系,可以说就是充分吸收了佛教哲学(重点是禅宗)养料的产物。此外,佛教对诸如矛盾的对立与统一、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主体与客体的关系等问题的讨论,都体现了较高的辩证思维水平,对中国古代的辩证法做出了贡献。

从语言文学来看,佛教在音韵、文体、文学意境、表现手法等方面,对中国的语言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梵文经文的传入,也将印度的声韵理论传入中国,受其影响,南朝的沈约等人发明了“四声”,将字音的声调高低分为平上去人,并依此归纳出“八病”(作诗时应在音律上避免的八种毛病),应用于诗歌,形成文学史上以讲究声律为特点的“永明体”。声律的讲求,直接推动了律诗的产生与繁荣。佛经的大量翻译,导致了翻译文学的出现。这种文体,对于后来白话小话的创作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变文、俗讲、平话、评书等俗文学的创作与繁荣。佛教般苦学的日益流行与大乘空宗的思想观念,为六朝的诗歌创作开拓了诗境,形成了意趣恬淡、意境玄远的山水诗。唐代禅宗兴起,以禅人诗成为一时的风尚,形成了以王维为首的借山水之胜演禅宗之理的诗歌流派。到了宋代,禅宗的流行继续影响诗歌的创作,使“说理”成了宋诗最重要的特征。佛典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寓言、故事,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创作。不论是六朝的忠怪小说,还是明清的神魔小说,佛教都为他们提供了故事情节与思想内容。

从艺术来看,佛教在绘画、建筑、雕塑、音乐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国后,重视绘画的宣传作用,逐渐出现了表现佛教故事、宣传佛教理论的佛画。六朝时期,佛画占据了绘画的中心地位,曹不兴、顾恺之等人都以精其绘事而著名。唐朝以表现佛教内容为主的壁画创作,非常兴盛,吴道子技压群芳,博得“画圣”之誉。禅宗兴起以后,表现萧疏玄远、超然旷达意境的山水画,也得到士大夫的重视,并演变为宋元绘画的主题。佛教建筑以寺庙为中心,积多种艺术造型于一体,气魄宏伟,结构庄严,在中国各地广泛分布,大大丰富了中国建筑的内涵。佛教雕塑丰富多彩,既有托体于崇山的石窟寺及巨型造像,也有精致小巧的玉雕、石雕。不论大小,都显示了精湛的技艺和高妙的意态,把中国本土质朴的雕塑艺术,推上一个全新的高度。佛教音乐传入中国后,为适应中国僧众的需要,逐渐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音乐,极大地补充了中国原有音乐文化的不足。它借助寺院的节日、庙会等场合进行表演,活跃了社会的艺术生活,满足了民众的精神需要。

从风俗来看,佛教的影响也非常深。凡生产交易、衣食住行、岁时节序、婚丧嫁娶、游艺娱乐等,无不留下佛教影响的烙印。不仅如此,佛教的信仰已化为中国民众的基本观念,溶人他们日常的举动与言行当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