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烂漫诗花开楚地 玲珑词笔写金秋

 黄陂诗联数据库 2019-05-21
—— 庆祝武汉市《黄陂诗联》创刊十周年
黄陂诗联秘书长  一梦

 中华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灿烂的诗词文化使黄陂这块沃土地充满了无穷魅力,厚重的文化底蕴,使黄陂地区成为对外的一张名片。十年来,《黄陂诗联》昂首阔步,勇攀高峰,在全国有深远的影响,犹如一棵常青大树开出了灿烂之花,结出了丰硕之果。
值此十年刊庆之际,我们不会忘记《黄陂诗联》会刊创始人郑金佑、王仕毅、雷永学、刘春海等先生,他们以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己任、视诗词楹联艺术如生命。为《黄陂诗联》会刊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尽管他们已不在人世,但他们永远是黄陂诗词楹联界值得学习和崇敬的榜样,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回顾《黄陂诗联》创刊十年的风雨历程令人唏嘘不已,也令人十分欣慰,可以说过去的十年,是《黄陂诗联》在稳定中求发展的十年,是历届编辑同仁勤奋工作的十年,是成绩显著的十年,也是广大会员和作者无私奉献的十年,是读者和编者共同努力的结果。
下面我代表黄陂诗词楹联协会,《黄陂诗联》编辑部,向到会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总结一下十年来的工作成效和今后的打算。
一、十年风雨 成就辉煌
《黄陂诗联》于2006年创刊,至今已经走过了10年的光荣历程。10年来,在上级文化主管部门和文联的正确领导下,一如既往组织全体会员,坚持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号召,坚持办刊的正确方向,承前启后、与时俱进、弘扬正气、批评不正之风。利用诗刊的形式,围绕区政府当前的中心工作,宣传黄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诗人们用自己的作品讴歌了黄陂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纯朴的民族风情,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发展,用真情唱响了时代主旋律,为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了贡献,受到广大诗友的好评。
到目前为止,《黄陂诗联》累计发行了44期,诗词作品42151首,辞赋作品102篇,对联作品2112幅,诗词鉴赏作品364篇。这些作品发行到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以及美、英、法、日、加、新、马、泰、菲、印尼、越南等11个国家,受到外国诗人朋友的青睐。  
  十年来,黄陂地区的文学爱好者素来有著书立说的风气,这种风气益浓厚,仅黄陂诗词楹联协会集体出版的诗词和对联专辑就有《木兰山诗词集》一至四卷、《古蕾新葩》(对联集三辑)、《中国对联集成·湖北卷·黄陂分卷》等21本;会员个人出版的诗词和对联专辑有雷永学的《红粟集》、余  新的《喜雨集》、李玉山的《素笺谈墨》、胡忠发的《挹江浪墨---路石联稿》、刘华阶的《夕阳春草》、严治淦的《晚晴碎曲》、曹开澍的《澍雨留韵》、李  滨的《墨竹吟》、沈有珍的《流年碎影》、郭珍爱的《紫荷诗词集》《紫荷诗词集续集》、熊奇永的《前川诗草》《前川诗草续集》、黄  英的《大海不平静》、万金桥的《珍爱一生》、丁和岚的《乡音缭绕》、易厚新的《新英瑜睿》、熊炎清的《金风红叶》,还有罗向阳主编的黄陂名片丛书《咏盘龙城诗词集》《咏花木兰诗词集》《咏双凤亭诗词集》《咏黎黄陂诗词集》等52本,集体和个人共出版诗词、对联专辑73本。
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中华诗词的需求,几个有条件的分会还相继创办了自己的会刊,到目前为止刊物发行良好。如蔡店分会创办的《红土》、前川分会创办的《人文前川》、长岭分会创办的《月亮湖》、蔡柘分会创办的《蔡柘诗词》、六指分会创办的《北湖文苑》、李集分会创办的《李集诗词》等,这些杂志内容丰富,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为宣传黄陂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迎难而上 勇往直前
黄陂诗词楹联协会,是黄陂地区最大的民间文化组织,但政府的资助有限,可谓杯水车薪。要按期完成每年四期的正常出版,在经费上确实有很大的困难,仅靠上面的拨款难以支撑。我们几度曾经想放弃或者减少期刊的数量,但是想到《黄陂诗联》会刊已经深入黄陂百姓的心中,是黄陂及至全国广大诗词爱好者喜欢的读物,是黄陂诗词楹联协会的一个标志,是黄陂文化的一张名片,一旦停刊或减少数量我们于心不忍,广大读者也不会答应。因此,十年来我们一直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千方百计解决经费不足的问题,照常完成每年四期的编辑任务,对外宣传了黄陂的山川河流,人文景点,好人好事,成了宣传正能量的主力军。为了加强诗词楹联的理论研究,培养研究人才,黄陂诗联学会于2013年5月26日,召开了日常工作会议,第一次讨论成立了黄陂诗联学术研讨部,彭文斌为学术部主任。先后加入研讨部的成员有:罗向阳、李南方、王齐孙、雷永学、张恭华、雷仲篪、熊奇永、马甦(已逝)、朱文开、郭珍爱、杨世玲。成立黄陂诗联学术研讨部的目的,是为提高本地作者的写作水平,开展诗词楹联理论研究,填补黄陂诗词楹联理论研究这块空白。当年,黄陂诗联学术研讨部共完成了五篇论文。雷仲篪的《声律功能新论》;王齐孙的《讽喻诗浅谈》、《也谈对王维[使至塞上]的解读》,受到了全国广大诗词理论爱好者的推崇,对其作品给予高度评价。为《黄陂诗联》增加了亮点。还有朱文开评论黄陂女诗人紫荷的鉴赏作品《疏而能深淡而致远》一文也受到广大诗友的喜爱。十年来《黄陂诗联》会刊能正常发展,并且越办越好,能能跟时代步伐,突出时事,弘扬正气,关注民生,能在各兄弟刊物中产生较大的影响,这些离不开相关领导和社会各界诗词爱好者的支持,也离不开一些热心人士的帮助。
  三、扩大影响 吸收精华   
为了适应形势的发展,加强同海内外广大诗友的联系,便于互相学习和交流,并扩大《黄陂诗联》在海内外的影响,《黄陂诗联》编辑部,自2012年度开始,利用网络平台,建立了西陵笔友QQ群,2014年又建立了黄陂诗联微信群。这两个群一直起着与本地作者和外地作者交流互动的桥梁作用。为了保证《黄陂诗联》会刊能长期收到高质量的稿件,能在群里互相切磋互相学习,QQ群内设了四名管理员分别同他们长期保持联系。《黄陂诗联》会刊多次征稿任务基本上是在QQ群里完成的。目前有东峰樵、清江野老、一海粟、紫荷、于华、新月等24名作者受权《黄陂诗联》编辑,可以在他们的个人博客长期选用稿件,无须再征求他们同意。目前给《黄陂诗联》投稿的外地作者701名、其中包括专家教授113名、上校1名、会长和副会长36名,主编和副主编22名;他们一直在为《黄陂诗联》投稿。这是《黄陂诗联》会刊宝贵的人力资源。与这些外地名家的交流互动,对培养本地诗词队伍,开阔作者的视野,打造黄陂文化名片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也使《黄陂诗联》会刊真正成为黄陂地区对外交流的一张靓丽的名片。
四、继承传统 展望未来
《黄陂诗联》会刊从无到有,编辑同仁从外行成为内行,十年岁月,他们充满了辛苦与付出。几位年逾八旬的老编辑,虽然退出了编辑部,但他们积累的办刊经验,卓越的义工精神和吃苦耐劳的优良传统一直在延续,这是《黄陂诗联》会刊能够紧跟形势,与时俱进的动力。记得杨德淮教授曾对《黄陂诗联》会刊作出过这样的评价:他说《黄陂诗联》“是一份大气的刊物”他说的大气不是指纸张的豪华,而是指栏目设置的全面。全刊有二十三个栏目,体裁上囊括了诗、词、散曲、对联、辞赋、自由诗等等,几乎涵盖了古今诗体的方方面面。直到目前为止,《黄陂诗联》基本上保持这些栏目不变,只是在受稿方面作了适当的调整。从2013年开始逐步实行无纸化办公,到2014年要求作者全部使用电子文档投稿。到2016年基本上实行了无纸化办公,节约了办公成本和时间,减轻了编辑人员的劳动量。
经过十年的不懈努力,《黄陂诗联》编辑部目前形成了一个有凝聚力、向心力的创作班子,在诗联学会的领导下,创作技巧和创作水平逐渐走向成熟。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合作,顾全大局,相互包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保证了《黄陂诗联》会刊朝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
  十年办刊的实践表明,《黄陂诗联》会刊要发展,决不能沾沾自喜,固步自封,一定要与时俱进,开拓进取。要坚持开展诗词楹联理论的研究,着手理论队伍的建设,广开思路,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因此要做以下工作:
   一、继续办好《黄陂诗联》会刊,坚持落实栏目编辑责任制,进一步提高刊物的质量,争取少出错不出错,进一步提高《黄陂诗联》在广大读者中的分量。
二、要加强诗词楹联的理论学术研究,让会员掌握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提高作者的创作水平。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同外地学会进行学术交流。坚持以沙龙的形式,让会员之间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三、继续开展有计划有步骤的采风活动,使会员贴近生活,联系实际,积累素材,发挥灵感,深挖本地的文化内涵,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写出自己满意的作品。 
四、继续开展楹联文化争先活动,争取在每年有新的楹联文化先进单位产生,有新的楹联活动示范点。逐步做到楹联文化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形成一种浓厚的楹联文化气氛。
展望未来,任重道远,我们要无私奉献,努力工作,结合黄陂的实际,服务社会,配合中心工作,使《黄陂诗联》成为本地宣传战线上的主力军、正规军、常规军。今后的路途更长,任务更重,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黄陂诗联学会建成有地方特色的诗词学会,为和谐社会,为建设黄陂共创辉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