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潍坊赋(风筝篇)

 黄盟工作室 2019-05-21

潍坊因风筝而名扬天下。风筝为潍坊带来了滚滚财源。

    潍坊是个民风淳朴的鲁中小城,白浪河纵贯市区,将其一分为二。现在正值深秋,我立于白浪河广场,对岸的古城墙历历在目,脚下的河水静静地流淌。
    曾经生于斯长于斯的游子。曾经阔别故乡多年的流浪者。
    曾记否?少年时,我曾在这沙滩之上放飞风筝,我曾在河水之中摸鱼捕虾。曾记否,少年时,每逢风和日丽,草木竞发的清明时节,老百姓争相至白浪河两岸春游放风筝。
    潍坊诗人郭麟的《潍县竹技词》写道:
     “一百四日小寒食,
  冶游争上白浪沙,
  纸鸢儿子秋千女,
  乱比新来春燕多。”
这意境不亚于《清明上河图》,“竹技词”形象地描绘出百姓游乐的热闹情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曾任潍县县令七年的郑板桥,挥笔写下《怀潍县》:
“纸花如雪满天飞,
  娇女秋千打四围,
  五色罗裙风摆动,
  好将蝴蝶斗春归。”
    《怀潍县》为我们出色地描绘出一幅清代的《潍县民俗图》。
    《潍县志稿》记载,“清明,小儿女作纸鸢、秋千之戏。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蝶、蝉各类外,兼作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
    潍坊风筝兴于明代,盛于清代,极盛于现代,其特点是画工考究,造型优美,形象逼真,起飞高稳。
    1984年,《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在此拉开帷幕。一个以风筝文化为媒体,旨在加强海内外经贸合作的盛会问世。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的口号是:“风筝牵线,文化搭台,经贸唱戏”。随后,精明的潍坊人利用一年一度的风筝盛会向中外友人充分展示其传统文化的瑰宝。除放风筝外,还有民间艺术大游行,民间焰火、民俗博览、民间灯会等活动。以风筝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潍坊文化之开发,将文化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使潍坊人受益更多。
    富有创意的潍坊人在随后的国际风筝节上,推出了“一种形式,四个结合”。四个结合是指:风筝与文化结合与体育结合、与旅游结合和经济技术结合。
    由于上述原因潍城人弘扬“得海能蹈,得天能飞”之精神,认真办好每一界风筝会,国际友人交口称赞潍坊为风筝事业做的新贡献。
    1989年4月1日,来自中、美、英、德、法等十三个国家风筝协会的负责人一致签字同意,将潍坊定为《世界风筝都》。
    我沿着白浪河堤岸,缓步前行,走向坐落于白浪河东岸的潍坊风筝博物馆。
    潍坊风筝博馆外观金碧辉煌,壮观而气派。博物馆以孔雀蓝玻璃瓦饰顶,白色瓷墙面,主建筑屋脊的最高处是传统的潍坊龙头蜈蚣风筝造型,腾空驾云,气势非凡。这个博物馆占地1万平方米,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专业性风筝博物馆。博物馆分三层,进入正门,左右走廊,与南北回廊相通。博物馆有六个展室,中央部位是风筝展览大厅。
    步入展厅,我立刻进入了一个神奇的风筝世界。上千件各种造型的精品风筝,五彩缤纷,令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几百件与风筝文化相关联的实物陈列在面前,向人们讲述风筝对于人类发展之贡献。在这里,你可以学习世界风筝发展简史。在这里,你可以了解风筝的扎制、分类和创新。在这里,你可以领略潍坊国际风筝会的风采。现今,潍坊风筝博物馆常年开设,世界风筝博览会,常年对来自世界各地的风筝协会和风筝爱好者提供服务。潍坊风筝博物馆是一本关于风筝的专业大书。
    我走出博物馆,回首遥望那只巨大的飞天蜈蚣,正在腾空而起,飞向兰天。此情此景,一种意念在我心头油然而生:这只硕大的飞天蜈蚣,不正是潍坊人“得海能蹈,得天能飞”精神的一个缩影吗?潍坊象一架动力强劲的飞机,正在加足马力飞翔于蓝天,飞向美好的明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