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韦庄及其《菩萨蛮》五首

 澗雲風子 2019-05-21
韦庄简介

    韦庄,(约公元836年至910年),字端己,杜陵人。(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五代前蜀诗人,也称为晚唐诗人,与温庭筠齐名,并称“温韦”。唐初宰相韦见素后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晚唐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天复元年(公元901),六十六岁,应王建之聘入川为掌书记。天祐四年(公元907),朱温篡唐。唐亡,力劝王建称帝,王建为前蜀皇帝后,任命韦庄为宰相,蜀之开国制度多出其手,后终身仕蜀,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七十五岁卒于成都花林坊。

    主要作品:诗方面,有《浣花集》十卷。韦庄的《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为“乐府三绝”。代表作有《菩萨蛮》五首、《浣溪沙》、《应天长》、《荷叶杯》、《清平乐》、《谒金门》、《诉衷情》、《女冠子》、《木兰花》等。

韦庄《菩萨蛮》五首

徐晋如:

《花间集》里有韦庄的五首《菩萨蛮》,这五首一气呵成,与温庭筠的十四首作于不同时、不同地不一样。这五首词,也并不是像张惠言所讲的那样,是入蜀为官怀念唐王寄意忠爱之作,而是他在洛阳应举,怀念江南所作。江南本来也不是韦庄的家乡,但他在长安饱经战乱,流寓江南的日子反倒是难得的安乐时光,加以在洛阳应举,前途未定,追忆江南旧欢,思归不得,情绪十分复杂。

其一:

红楼别夜堪惆怅。香灯半卷流苏帐。

残月出门时。美人和泪辞。

琵琶金翠羽。弦上黄莺语。

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

其二: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边人似月。皓腕凝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其三:

如今却忆江南乐。当时年少春衫薄。

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

翠屏金屈曲。醉入花丛宿。

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

其四:

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

珍重主人心。酒深情亦深。

须愁春漏短。莫诉金杯满。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

其五: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

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五首是一整体,但又可分前后两个层次。前三首为一层,重在对江南情事的追忆,后二首又是一层,重在寓居洛阳的所经所感。

第一首是劈头直入,由江南情事直接写开去。它讲的是与江南一位青楼女子的恋情。上片写夜半临歧,美人依依不舍,垂泪分别。但一经渲染以红楼、香灯、半掩的垂着流苏的锦帐、残月等意象,立时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过片二句,是说忘不了这位歌伎弹奏琵琶的场景:琵琶上装饰着金翡翠的羽毛,弦上流转出黄莺一样悦耳的声音,可是还没有完,主题是在一结:“劝我早归家。绿窗人似花。”这位美人很清楚知道与主人公的爱情只是昙花一现,她善解人意,劝道:你该回去了吧,你心爱的妻子在家里等着你。

第二首是对第一首的回应。难道主人公不愿意回到家中吗?可是自己求取功名不得,又怎能轻言回去呢?“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写得多美!但这种美,不是靠意象的美而烘托,却是靠浓挚的情感,而且是经过理性的浸润后的浓挚的情感动人。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炉就是酒垆,垆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主人公何尝不思念这位面如皎月、肤色赛霜雪的妻子?但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古人云富贵而不还乡,就像衣锦而夜行,而一事无成的人,回到家乡,心情却只有更加抑郁哀凉。这两句没有任何艺术技巧可言,纯粹靠人生阅历和情感动人,成为千古名句。清末大词人王鹏运提出,写词要符合“重、大、拙”三字诀,这两句就是“拙”的审美境界。

第三首画面,是立足现在,追忆江南,有今昔对照之概。“如今却忆江南乐”一句领以下七句,一气贯注直下,笔力很是惊人。上片二三四句谓在江南时,自己尚是意气风发的年纪,穿着鲜艳的春衫,衬托出健美的身材,在斜桥边随便摆个姿势,就引来满楼的歌伎争相招揽。过片接着写风流情事,情节是“醉入花丛宿”,但镜头却是“翠屏金屈曲”,这是很高明的蒙太奇的手法。屈曲是合页铰链,用铜做成,所以叫金屈曲,以形容它的美。对翠屏、金屈曲作一个特写镜头,把“醉入花丛”之后的情节遮掩住了,就让人多了一层想象。词是极美丽的文体,要想写得好,就要善于设色,要懂得调配色彩。全词以春衫的鲜艳、红袖的热烈、屏风屈曲的金碧为基色,最后却是白头的萧瑟,浓淡明暗,映带前后,情感更见悲凉。一结“此度见花枝。白头誓不归”,是一决绝语。所谓决绝语就是用发誓的方式说话,这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修饰手法,在诗词当中用上这种修辞手法,感觉就像是古乐府,非常地质朴非常地有力。

台湾的萧继宗教授,评说这三首词的结尾时说:

此三首后结,首云:“劝我早归家”,次云:“未老莫还乡”,末云:“白头誓不归”,实有层次,年愈老而语愈坚,思愈深而情愈苦。

堪称独具只眼。我们经常见到有些人说,时间会改变一切,但有些情感有些东西有些人他是永远不会变的,反而是时间越久,他心中的苦痛也就越加深挚。韦庄正是这样一位性情中人。

从第四首开始,转为现在时。第四首明代诗人、戏曲家汤显祖读的时候没有读懂,他说:“一起一结,直写旷达之思,与郭璞《游仙》,阮籍《詠怀》,将毋同调”。一起是指“劝君今夜须沉醉,樽前莫话明朝事”,一结是指“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这是没有体悟到韦庄故作旷达,而内心沉痛的感觉。李冰若先生《栩庄漫记》反驳说:“端己身经离乱,富于感伤,此词意实沉痛,谓近阮公《咏怀》,庶几近之,但非旷达语也,其源盖出于《唐风·蟋蟀之什》。”他认为说韦词与阮籍的《咏怀》诗七十四首相近,这是对的,但说成是旷达语就不对了。

“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表面上很旷达,有人生苦短,宜及时行乐的意思,实际上用在这里是反语。韦庄的生命态度极其认真,在词中故意说跟自己生命状态完全不同的话,反而显得更加的沉痛。意思就是,你干嘛要那么认真啊,还不如多喝点酒,多快乐点,傻笑点。这是对他的人生态度忏悔,更是对他的人生态度的坚持,他把人生无限难以言说的无可奈何,都表现在这首词里面了,所以根本不是旷达,而是悲凉。

第五首是对前四首的一个总结,也是韦庄对他现实人生的冷静观照。“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老而无成的才子,对着春光,尤其是冠盖如云作为陪都的洛阳城的春光,心中的郁结可想而知。“柳暗魏王堤。此时心转迷。”魏王堤是指洛水流经洛阳城内的一段堤坝,为当时名胜,因曾赐给魏王李泰为苑囿,故称魏王堤。“柳暗”,是柳色转深,春天将尽了。见物候变异而心转迷,迷的是什么呢?作者并没有点明。他是把心中无限的悲伤,无限的矛盾痛苦,无限的绝望,全都藏在心底,只是告诉你,主人公心事转迷,他的心里面是有多复杂多么难受,你自己去品咂。

过片“桃花春水渌。水上鸳鸯浴”,是说桃花漂在澄明透澈的春水之上,水面上浮游着对对鸳鸯。叶嘉莹先生认为,这里的桃花春水,指的是成都,因为韦庄是在前蜀做宰相。自《诗经·桃夭》之后,桃花就有与婚姻、爱情相关的意义,鸳鸯当然更是爱情的象征,故很自然地,主人公想到了远方的爱人:“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这个结句称得上是神完气足,情感特别充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