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一热,打窝后常无鱼咬钩,老钓友告诉你3个原因,记好只说一次

 梅雪舟 2019-05-21

钓鱼时,打窝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之一,利用抛投到钓点的窝料,将水域附近的鱼儿吸引过来,以此来达到垂钓的最佳效果。但很多钓友反映,夏季打窝之后反而没有了鱼口,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比如钓友准备的窝料过于丰盛,导致窝料质量高于钓饵,从而导致鱼儿只进食窝料而对钓饵不屑一顾。今天老钓友就悄悄透露给你3个关键原因,记好了只说一次。

打窝之前首先要确定钓点,好的钓点可以爆护连连,反之则不然。夏季垂钓大鱼时,水深不能过浅,比如1-2米的水深,尤其是在白天的时候,温度上升很快,难有大鱼靠近。因此,最佳的水深应在2.5-3米之间,过深无鱼,过浅也难有好的渔获。水浅的地方鱼儿也没有安全感,再加上阳光的照射,水质好的水域直接就能看见水底,即使钓友抛投再多的窝料,也不会有鱼聚集。

夏季高温天气垂钓时,窝料在水下经过发酵,会吸收一部分氧气,缺氧的水底更加不会有鱼靠近。另外就是夏季雨水来临前,水中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比如雷阵雨在夏季最常见,这样的天气下打窝垂钓,更多的是在浪费窝料。这是因为雷阵雨来临时,鱼儿多会受到惊吓,便会成群的转移活动区域,因此钓友还是等待天气稳定,或者改掉雨后效果最佳。

前面已经说到,窝料的质量一定不能高于钓饵的质量,否则只会适得其反,空军不断。在夏季的时候,常使用的窝料有颗粒、发酵过的玉米小麦,有的钓友还会自己制作窝料,利用曲酒侵泡玉米小麦,效果也非常不错。但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这些颗粒窝料的时候,要粗细结合,还要考虑天气的因素。粗细结合可以起到持久留鱼的效果,而天气的因素为高温时避免窝料在水下过度发酵,因此钓友需少量抛投,或改用清淡味型的窝料替换,因地制宜更加现实。

以上即是打窝后窝中无鱼的3个原因,除此之外,钓友遇到鱼不开口的时候,还应当及时更换钓点,或者改变垂钓水层,主动出击才是爆护的关键。窝中一旦长时间无鱼咬钩,钓友也可尝试改钓窝边,夏季小鱼闹窝严重,大鱼也会在窝边徘徊,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最后,对于打窝后窝中无鱼,您还有什么好的看法呢?欢迎交流学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